法律

交通事故调解包括哪“十种方法”

  一、“阳光事故认定法”

  从法律意义上讲,事故认定是交警部门事故处理的职责和权重工作,这一工作是事故现场勘查及事故处理部门的核心工作。

  但就此工作惹来的麻烦不甚其少,导致的复核案件比比皆是,纠其原因:(1)事故认定不准确;(2)事故认定不利于事故处理;(3)、事故办案人员业务水平差;(4)、当事人不懂法规;(5)、法律效果不能与社会效果贯穿一体。

  凭多年的工作实践,自认为事故认定要社会化参与、当事人合作,不能认为是一个权威的工作程序。因为交通事故大多是一种民事行为,当事人各方在场时分别对其讲请事故的成因,让他们心服口服后,出具事故认定何乐而不为,这样便防避了无谓的事故认定复核程序。

  多数事故认定的复核都是办案人员闭门照法认定后,送达当事人,当事人不明自理引发复核,出现撤销、维持、变更的结论,双方信服的认定,不仅便于调解更便于双方去法院诉讼,交警与当事人的对立情绪自然减弱。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事故双方当事人的个性、心理、情绪、风俗、文化层次等因素,当事人无心或没有意识去了解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只希望通过民警调处解决问题。而在调解时,又往往为各自的利益争执不下,有时因一方要求不切实际,双方“火药味”很浓,大有剑拨弩张之势,很难达成共识。

  这时,我们采取“阳光办案法”,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方法就是实行公开调解,把当事各方召集在一起首先向他们讲解交通事故处理的办法和程序,让双方知道交警部门调解的时限和次数,依法应该赔偿项目和数目的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要求不切实际,很快会失去调解机会,实际上有可能损害自身的利益,这样一来,当事人明白了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不仅大大减少了当事方的抵触情绪,而且了解了自己一方所能要求的法定底数,对事故调解结案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情景互动法”

  事故调解的过程既像一场谈判,又似一场球赛,调解民警就是裁判员和教练员。

  “情景互动法”,就是要在调解过程中恰当运用言语,创造双方或多方互动的情景,不至于形成相互对抗或冷眼相对的僵局,不仅要消除当事人的对抗情绪和戒备心理,而且还能增强当事人对民警的信任感和亲切感。

  要使每一起调解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是给双方吃“定心丸”,让其知道法律规定,也就是规则。让当事人觉得我们是可以信任和托付的对象,这是调解成功的前奏曲、切入点。

  二是善于“打圆场”。打圆场,就是调节双方当事人的情绪,特别是在双方为枝梢末节的小事而相互争执时,民警适时打圆场,不仅缓和了气氛,也是调解成功的润滑剂、联结点。

  三是“搞气氛”。在僵持的气氛下适当说些风趣、幽默话,寓哲理于谈笑中,可以为调解打开局面,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四、“换位思考法”

  事故双方当事人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容易固执已见,甚至钻进“死胡同”而不愿出来。

  一旦形成心结或认死理,往往让事故处理民警很头疼,任你怎么劝解,他只照他的思维方式和看法提要求,在看似让人啼笑皆非的情况下,其实当事人由于自己的学识、修养的不足,对法律法规的无知,只从判断一般事物的观念出发,与民警和对方当事人“顶牛”。

  对此,在调解过程中,我们可用换位思考的办法,将事故对方的难处摆在其身上让其感受一下,这样一来他才知道自己的要求是无理的、荒谬的,也是行不通的,当其理解了对方的难处后,再对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容易达成共识,使问题和矛盾很快迎刃而解。对一些愿意达成协议,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现场赔偿到位的,当事人有疑虑,民警可以介绍其通过交通事故仲裁等“四位一体”的调解方式解决,一裁终局,帮助当事人解决疑虑,确保其损害赔偿得到法律保障。

  五、“巧借东风法”

  事故双方都有亲戚朋友,都会自自觉不自觉的受到他们的影响。事故处理民警就是要巧借这种外力开展调解工作,不能就事论事,搞民警“单打独斗”,而要巧借东风,善于利用各种外力促成调解。

  工作中,我们所遇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固执性格是自己无法预料的,当事双方或一方在民警的反复劝说下都不肯让步。

  遇到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联系当事人的家属、亲友、以及当事人居住地比较有威信的人等到场协助调解,当然事先要做好这些人的思想工作,说明请他们来的目的、动机和要起的作用,不能贸然行事,适得其反,而反受其乱。只有发挥其在调解中“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事故处理民警在保持中立、坚持原则、排除不良干扰的情况下,善于借用这些外力,顺水推舟,做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转化认识,调整态度,就能迎来转机,促成调解成功。

  六、“追刑事故先期介入调解法”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法制尚未健全。交通事故受害者因心灵的挫伤,一时冲动,一些恶性举动冲着事故处理部门扑面而来,这给办案人员带来十分的困境。

  多数重大事故的责任者涉嫌交通事故肇事罪、更有甚者即使无罪,警方也不得不控制,这样车主认为人已刑拘由法院去判吧。

  这个诉讼过程很漫长,死者家属及时的不到处理,便停尸闹事、无端上访,而法律的程序原则是,出具事故认定书、丧葬事宜结速之日才能调解。使得从事故发生到程序规定的这一时间段内,当事人来到交警队,每日“跟班作业”。领导批示、上级指示尽快处理,事故处理室成了治丧办公室,这样倒不如事故发生后“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完善程序的材料、另一方面直击当事人提前介入调解。也许在程序规定的时间内便调解达成协议,实不能达成协议,也能控制局势,待移送起诉时,当事人对交警部门无异,做到感情同化。

  这样的工作,有百分之六十的案件,在移送起诉时化解。车主肇事者高兴、受害方满意,实乃两全其美之做。做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