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从一起绑架案析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

  [内容摘要]:共同犯罪实行过限问题是共同犯罪理论研究中的难点,也是司法实践中对各共犯准确定罪量刑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公正判定各行为人对过限行为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以及责任的轻重,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本文旨在共同犯罪中如何认定部分行为人的过限行为粗略作一探讨。[关键词]:共同犯罪实行过限认定一、案例谈实行过限案情简介:2001年11月17日,江某邀好友胡某、孙某到其家中喝酒,席间,江某谈起邻村的高某办企业,钱比较多。三人商量向高某搞点钱花花,确定用绑架高某的方法向其家属勒索现金3万元,并作了具体的分工和准备。同月23日晚,江某将高某骗至某宾馆313房间,不久,胡某、孙某冲进房间扬言找高某要求还钱,并故意将江某放走。胡某、孙某即劫持高某至预先设定的地点,言谈中获悉高某比预先想象的还要富有,即商定将赎金提高至10万元,叫高某打电话到家中,告知务必将10万元在12小时内送到指定地点。高某家属报警,胡某、孙某在取款地被潜伏的公安机关抓获。根据二人的交代,公安机关在家中抓获了江某。问题的提出:江某、胡某、孙某均构成绑架罪,并以次追究其刑事责任无异议。在共同犯罪中,江某是否应对胡某、孙某后来商定的10万元负责,还是仅仅对三人事先预谋的3万元负责?类似的案例在司法实践中经常碰到,这就涉及到共同犯罪实行过限的问题。我国刑法对实行过限无明确的规定,本文旨在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理论的基础上对实行过限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二、实行过限的界定及其构成要件所谓实行过限,又称共犯过限,是指实行犯实施了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行为。还有表述为在共同犯罪中,实行犯实施了某种超出了共同谋议的犯罪范围的行为。一般来说,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因为,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是共同故意犯罪,即共同犯罪中的各行为人必须存在共同犯罪故意。而对于过限的实行行为及可能产生的危害结果,除了实行者本人主观上存在故意的心态以外,其他人一无所知。由于实行人与其他人缺乏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络,根据我国刑法关于主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理论,不能按共同犯罪论处。实行过限以下构成要件:1、客观方面,过限行为必须是独立于共同行为之外的行为。即过限行为与共犯罪行为必须是两个分别受到刑法评价、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意义的行为,内含于共同犯罪行为之中或者仅仅表现为共同犯罪行为的具体行为方式的,不得视为过限行为;2、主观方面,过限行为必须是共同犯罪故意之外的行为。即使某一实行犯临时起意实施了超出谋议范围的行为,其他共同犯罪人可以预先或者知悉、了解而未加阻止的,因其主观上系一种认可的态度,故也需承担责任。3、共同犯罪行为所造成的过失后果,不存在实行过限。因为该过失后果是从属于共同犯罪行为的,在我国的刑法理论和时间中,均只有量刑上的意义,无定罪上的意义。三、共同实行犯中共犯过限的具体界定实行犯是共同犯罪具体行为实施者,他们有着共同的犯罪意图,并且通过各自的行为将犯罪意图付诸实现。实行犯在主观故意上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对自己及其他共犯的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的认识的联系性,这是确定实行犯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在共同犯罪中出现实行犯实施了超出共同的谋议范围的其他行为时,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如果其他实行犯自始至终不知道,说明其在主观上对这种行为没有罪过,则该行为属于共犯过限,其刑事责任由该实行犯独自承担,其他共犯只对共同谋议之罪承担刑事责任;例如:甲、乙共同入室盗窃,甲入里屋,乙在外屋,甲在盗窃后见床上一女子熟睡,就乘机强奸了她,在外屋盗窃的乙对甲的强奸行为全然不知,故乙对甲的强奸行为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