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审判实践中代位权制度的运用

  审判实践中代位权制度的运用

  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

  一、基本案情

  甲水泥厂与乙建筑公司之间有多年买卖水泥的业务关系,至2002年5月,乙建筑公司欠甲水泥厂水泥款及装卸费共计238万余元。为索要欠款,甲水泥厂提起诉讼,并提供担保申请,法院于2002年5月裁定冻结了乙建筑公司在丙房产公司处的债权(工程款)240万元。该买卖水泥合同欠款纠纷案经判决生效后,于2002年10月进入执行程序,法院向丙房产公司送达了《履行到期债务通知》,要求其履行到期债务以执行甲水泥厂对乙建筑公司享有的债权。但丙房产公司提出异议,以与乙建筑公司“未形成确定的债权债务关系”等为由,拒绝履行其对乙建筑公司的债务。法院依法不对其异议的真实性予以实体审查,也未予以强制执行。因乙建筑公司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法院遂裁定中止执行。

  甲水泥厂因未获实际执行,遂对乙建筑公司对丙房产公司享有的且怠于行使的到期债权以甲水泥厂的债权有不能实现的危险为由,向法院提起代位权诉讼。丙房产公司作为被告在庭审中辩称,已付清了诉请的此笔款项,原告甲水泥厂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乙建筑公司作为第三人在庭审中述称,与被告丙房产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已消灭,原告甲水泥厂主张代位权不成立。

  另查明,至2001年底,丙房产公司应付乙建筑公司工程款500万余元。基于乙建筑公司的指示,丙房产公司于2002年1月向某贸易公司付款70万元,于同年8月、9月先后向某贸易公司付款,三次共计500万元。

  二、问题的提出

  在代位权诉讼中,法院要对代位权是否成立作出判断,确认两个债之关系是否有效存在,要解决的争议事项并非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是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该代位权诉讼案中,恰在确认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债的关系是否有效存在上存有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乙建筑公司虽对丙房产公司享有债权,但因丙房产公司基于乙建筑公司的指示付款而归于消灭,因此在原告甲水泥厂提起代位权诉讼时,乙建筑公司对丙房产公司已不再享有债权,故代位权诉讼已失去基础,不能成立,应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丙房产公司基于乙建筑公司指示而付款是在法院对该240万元债权冻结期间进行的,丙房产公司与乙建筑公司均是在明知法院依法保全财产的前提下,而发生的非法支付行为,违反执行程序的规定,是明显的恶意行为,以达到乙建筑公司逃避对甲水泥厂的债务为目的,这种非法的财产转移行为,不能产生财产的必然丧失,故应认定乙建筑公司对丙房产公司仍享有债权,应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

  三、分析

  债务人乙建筑公司的处分权受限问题

  丙房产公司基于乙建筑公司的指示付款,之所以不能产生乙建筑公司对丙房产公司的债权消灭的法律后果,重要理由之一是因债权人甲水泥厂行使代位权产生的效力,债务人乙建筑公司的处分权受到限制。我国现行《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第四部分对代位权作了细化规定。任何实体法的条文总表现为一般的规范命题,其具体内容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审理才能显示出来。结合司法实践,仍感代位权法律制度语焉不详,因此,必须借助于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