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约定担保期间的风险
未约定担保期间的风险
风险提示:担保法规定,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为主合同债权到期后的6个月,特殊情况下为2年。因此保证合同的保证期间最好约定明确,否则以6个月处理。
防范措施:
a。担保合同明确约定担保期间;
b。担保期间债权人及时行使担保权。
如果连带责任保证没有约定保证期间,债权人可以在多长的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呢?
对此,担保法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本约定保证期限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的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相关知识】
1、标的物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风险提示:标的物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经常出现,只是有时双方确定不明的法律风险因对方的实际交付行为完成而消失。但该法律风险的数量远比因标的物发生的纠纷要广泛得多。
防范措施:
a、要使用标的物的正式名称。
b、写明商品商标。
c、在确定标的时,还必须注意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
d、要写明标的品种、规格、花色及配套件。
2、数量条款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风险提示:数量条款是合同中重要的一个条款,也是较为简单的一个条款,很少受合同当事人的重视。当数量直接表述为特定数字时,该条款几乎不会产生法律风险。但是当数量不是简单用数字表示时,则可能因该条款约定不当产生严重影响。
防范措施:
a、采用某种计算方法确定数量。
b、以某一方最终确定实际的数量。
3、质量条款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风险提示:质量条款是合同中容易出现纠纷的条款,多数情况下质量都很难用特别明确的方式界定,一旦发生争议才发现合同约定不明确。质量条款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
a。质量验收事项约定不明。具体体现在:验收地点没有明确约定是在交货方所在地验收还是在收货方所在地验收;验收不合格是否有权拒绝接受货物以及因此造成损害时如何承担;一些约定双方联合验收的情况,没有约定如果双方有分歧如何处理等。
b。质量认定的最终途径约定不明。如果双方就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存在分歧,则需要第三方的介入确定最终的质量认定。由于我国质量检测机关较为复杂,双方如无实际约定,则可能出现就委托最终检测的第三方发生争议。最终需要由法院指定检测机关,双方解决纠纷的成本将大幅增加。
c。委托检验的费用承担约定不明。费用承担不明,必然出现谁委托、谁负担的情况,即使最终责任明确后可以要求对方承担,但企业资金的占用同样是将要面临的风险。
防范措施:a。订立合同时,对商品的质量作出特别约定;b。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应当约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4、价款或报酬条款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风险提示:多数合同一方当事人承担的主要义务就是支付价款,这个条款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也常常发生纠纷。
a。计算方法约定不明。如双方约定价款以实际消耗数量结算。而实际消耗数量有时很难衡量,双方因此发生分歧若没有补救约定,引发的法律风险损害难以衡量。
b。合同只约定总价的法律风险。在合同标的较为复杂,不是单一标的时,若只约定总价,当出现合同部分解除的情况,双方关于未履行部分所占合同总价的比例往往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结果的不确定,必然引起企业无法判断自己该如何行为。
c。价款支付约定明确方式过于简单。在服务性合同里由于提供服务一方的义务具有弹性,若合同价款支付采用纯粹的支付金额、支付时间的方式约定,则可能难以在对方没有履行义务时有效进行抗辩。这种条款属于企业的法律风险范畴。
防范措施:a。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商品价格;b。如果确实无法约定具体价格,可约定按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c。或者约定按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履行。
5、时间条款约定不当的法律风险
(1)时间条款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风险提示:合同的时间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却又影响着合同的正常进行。一份完善的合同必然包括约定的一系列时间概念。一方面,时间条款是容易引发合同纠纷的领域;另一方面,完备的时间条款有助于顺利履行合同。
防范措施:
a。合同有效期。当合同不是一次性交易,无法从交易完成或无法完成角度判断合同履行完毕时,就需要约定一个合同有效期。而实践中确实有不少企业经营者只考虑签约当时的顺利交易情况,不设定合同有效期,甚至希望合同成为无限制的长期合同。而一旦合同履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情事变更原则”,如果确实无法确定有效期的合同,应当详细约定合同解除条件予以弥补,以避免因此产生的法律风险。
(2)超过最长租赁期限的法律风险
风险提示:租赁期间最长不得超过本20年,超过20年的租赁期间视为不定期租赁。
防范措施:
a。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间不得超过20年;
b。超过20年的租赁期间应重新签订书面租赁合同;
6、与合同履行条款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1)履行期限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风险提示:合同双方履行期限约定不明,债权人随时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请求履行应尽量提供书面申请,从请求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否则可能会导致债权不能及时行使或者行使债权已经超过诉讼时效。
防范措施:
a。在合同中补充约定履行期限;
b。请求履行应提供书面申请;
c。从请求履行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2)履行地点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风险提示:合同双方对履行地点约定不明,导致合同双方履行障碍,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极易产生合同纠纷。
防范措施:
a。明确约定合同履行地点;
b。约定不明及时补充协议
(3)履行方式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风险提示:合同双方履行方式约定不明,因此产生争议,导致合同履行障碍。
防范措施:
a。对履行方式作出明确约定;
b。约定不明应及时补充协议。
(4)履行费用不明确的法律风险
风险提示:交易双方对履行费用约定不明,因此产生分歧导致合同履行障碍,可能会对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防范措施:
a。签约时双方明确约定合同履行费用;
b。履行费用约定不明应及时补充协议。
(5)包装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风险提示:货物买卖合同中对货物包装约定不明,一旦货物在装卸运输途中受损,买卖双方极易对货物受损原因产生分歧,导致合同履行障碍,拒绝承担各自合同义务。
防范措施:
a。合同中明确约定包装标准;
b。对包装约定不明,货物受损风险分担作出明确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