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的转移的概念
债的转移的概念
债的转移,是指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债权或债务由第三人予以承受,包括债权让与、债务承担和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
债权的转移
除依继承和行政命令(见行政命令之债)而转移者外,一般都必须由原债权人与新债权人达成协议。债权的转移从原债权人与新债权人达成协议时起生效,通常并不需要经债务人同意。因为债务人向谁履行义务对他来说性质一样。但债权转移之后必须及时通知债务人,以便债务人向新的债权人履行其义务。这种通知可以由原债权人向债务人进行;也可以由新债权人向债务人进行,但必须提供必要的证明。如果这种通知没有及时发出,而债务人向原债权人履行了义务,原债权人也接受了履行,债即归消灭,新债权人无权再向债务人请求履行,而只能向原债权人进行追偿。
债权转移生效后,新债权人即取得原债权人的一切权利,不仅包括原债所规定的权利,而且也包括原债的一切从属权利,如违约金、保证、抵押等(见债的担保)。债权转移后,原债权人对新债权人就债权的真实、合法、有效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原来的债权不真实、不合法、全部或部分无效,新债权人有权向原债权人追偿并要求赔偿一切损失。但原债权人对债务人能否履行义务一般不承担责任。如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或无力履行,新债权人无权向原债权人追偿,因为债务人的履行信用和能力,应该由新债权人在接受债权转移时加以考察和判断。
债权一般都允许转移,但某些与人身密切相联的债权不得转移,例如因人身伤害向加害人要求赔偿的权利,其赔偿的数额和期限都和受害人的身体状况(有时还涉及经济状况)密切联系,就不能转移。社会主义组织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组织之间的债权转移,则必须以不违反国家计划为前提,对涉及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应由原下达该计划的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对影响或破坏国家计划的债权转移一律无效。
债权转移时,如原来的债是以书面形式或兼经公证或鉴证设定的,则债权的转移也必须以同样形式办理。
债务的转移
除依继承和行政命令转移者外,不仅必须由原债务人和新债务人达成协议,而且必须经原债权人同意。因为债务人的改变对债权人关系重大,新债务人的信誉和履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债权能否实现。所以,债权人如不同意,则债务的转移就不能有效。在双务合同中,每方都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因而任何当事人的变更(即债的转移)都必须经过对方同意。债权人不同意对方作债务的转移必须有正当理由,否则不得不予同意。例如,按中国现行的房屋租赁办法规定,租用人(房客)之间因工作、生活的正当需要而互相换房,出租人如无重大理由,一般不得拒绝。
债权转移后,一切从属权利都随之转移;债务转移后则相反,一般情况下,从属权利并不随之转移。如第三人对于债务所设定之保证及质押,在债务转移时均随之失效。这是因为第三人的保证和质押都是基于对原债务人的信任或密切关系才设定的。只有在保证人或出质人明确表示愿意继续负担保责任时,原来的保证和质押才能对新债务人继续有效,而这实际上等于是由新的协议产生了新的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