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部分产权人缺席购房定金合同该如何处理

  由于到场的人也是产权人之一,且与缺席的产权人为亲属关系。所以通常情况下,购买方会相信对方并签订购房定金合同,并支付定金。然而,这里存在一种潜在的交易风险,即如果在正式买卖合同签订前,遇到房价上涨,或有出价更高的买家出现时,未到场的权利人极可能跳出来主张合同无效。而此时,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表明未到场的权利人有授权行为!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购买方到法院要求出售方双倍返还定金,有巨大的风险。原因是,定金合同作为担保合同,是一种从合同,它是为了保证主合同(即确定买卖关系的合同)的履行而签订的,如果主合同无效,定金合同当然无效。而由于产权人未全部签字,买卖关系并未成立,主合同确实是无效的,定金合同自然就无效了!实践中,购买方无法得到赔偿的情况,不在少数。

  那么,购买方真的毫无办法了吗?非也。

  律师认为,在特殊条件下的定金合同,应做特殊的处理,以确保其有效,才是上策。既然产权人未全部到场,确定买卖关系的主合同效力就处于待定状态。所以,定金合同不应该仅仅用于担保该主合同的履行。而另一方面,既然到场的产权人表示是被授权的,并准备取走定金,则该定金就应该担保其承诺的真实性,并为其虚假承诺负责。因为只有这样,到场签字的人才能单独受定金关系的约束,才不至于让定金的作用落空。一般情况下的约定为:本合同签字的产权人郑重承诺本次交易已得到其他任何产权人的授权,本合同的定金除担保主合同的履行外,还担保已签字产权人承诺的真实性,即如因其他产权人未授权或不同意出售等原因而导致主合同无效或买卖合同未能签订的,则已到场签字的产权人仍应单独承担定金责任。

  总之,在主合同效力未定的前提下,避开主合同效力问题,是正确的选择。而一个规范签约的结果,往往是督促产权人善意履行合同义务,最终实现交易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