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如何完善现行刑事立法打击金融犯罪

  把单位犯此罪排除在外,我国《刑法》第193条规定的贷款诈骗罪没有对单位犯此罪作出规定,而实践中确有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犯罪行为。从当前侦办情况看,单位犯罪占相当大比重,严重的金融‘三乱’几乎全是单位所为,‘地下钱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制贩假币等犯罪显着增加,涉案金额比以往成倍增长。按照现行立法,任何单位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巨额贷款,均不能构成此罪。从贷款业务上讲,申请贷款的大多是公司、企业等单位,一旦发生单位贷款诈骗,法律立刻黔驴技穷,束手无策。

  立法把犯罪目的列为犯罪的必备构成要件之一,这就使那些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又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获得贷款,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归还,而使金融机构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金融秩序遭到了严重破坏。实践中,查处该罪重在认定非法占有的目的,无证据或难以证明行为人有此目的的骗贷行为,不宜认定为犯罪;骗贷后无力偿还的,如查明行为人系挥霍、转移贷款或携贷外逃的应认定为本罪;如因经营亏损或失误导致无力还贷的不宜认定为犯罪。于是,法律漏洞就出现了。

  2、现行刑法在有关银行卡的违法犯罪打击上力度不够。

  信用卡分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借记卡又分为转帐卡(含储蓄卡)、专用卡、储值卡。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借记卡类中的储蓄卡属银行结算凭证做了规定,但对借记卡中的其他卡种是否属于结算凭证仍未明确。目前,国内银行卡犯罪已由先前的恶意透支、冒用等传统犯罪形式,发展为伪造银行卡、使用伪造的银行卡、网上欺诈等新的犯罪形式,境内外相勾结,分工专业化、集团化、高科技、高智能化成为银行卡犯罪新特点。目前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涉卡犯罪主要有:直接伪造身份证,骗取银行卡;作弊担保,骗取银行卡;利用银行卡恶性透支;卡丢失后被冒用;谎报挂失,骗取银行资金;内外勾结,协同作案;利用高科技手段制造伪卡,盗取别人资金等。因此,仅仅依靠原有刑事立法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加强刑事立法,把上述的多种涉卡不当行为规定为犯罪,以有效的打击银行卡犯罪。在美国、日本及台湾地区,已经采取刑事立法手段,加强打击力度。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1月5日发布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