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中老年遭集资诈骗惹纠纷,刑法集资诈骗罪的规定是什么

  广州警方在前期摸查中发现,贵州汇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在2015年4月开始,邀请中老年人到其公司观看宣传视频、听取投资讲座,并派发小礼品;鼓吹其是一家“获得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认可”的生态、绿色公司,在贵州省罗甸县拥有3万亩林地,主要种植名稀木材黄花梨,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该公司声称,如能与其签订《林权转让合同》及《林权转让合同补充协议》进行投资,每投资人民币1万元将可获取每月按2%的利息即200元收益,并承诺在一年后返还本金;如果公司成功上市,投资本金不取回还可以作为原始股参股。

  在高利润的诱惑下,多名被游说心动的中老年人都投入巨额款项,与该公司签订投资合同。但投资者在收到几期利息后,该公司就再不支付本息。多名事主前往该公司追讨本金,但业务员都以公司正在筹划上市,无法返还本金和月息为借口推宕。

  今年7月25日,广州越秀警方对该公司进行突击清查,将公司总经理郭某(男,25岁,河南省漯河人)、总经理助理张某(男,22岁,浙江省乐清人)、市场部经理石某(男,38岁,江西省九江人)和主管许某(男,32岁,广东省乐昌人)等10多名人员带回调查。

  经警方审查,郭某等4名嫌疑人供认,他们合伙利用投资种植黄花梨和林权转让的形式,向社会上的中老年人吸收所谓的投资款并从中进行提成,获取暴利。目前警方已依法将郭某等4名嫌疑人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集资诈骗罪法律责任纠纷法律咨询: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解释】本条是关于集资诈骗罪及其处罚的规定。

  本条所说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将非法聚集的资金据为己有的目的。这里的“非法占有”是广义的,通常是指将非法募集的资金的所有权转归为自己所有,或任意挥霍,或占有资金后携款潜逃等等。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简单地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集资诈骗罪处罚。“非法集资”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既指未经批准向社会募集资金,也指虽经批准但已经被撤销,仍然继续向社会募集资金。

  本条所规定的“以诈骗的方法”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谎言、捏造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等欺骗的方法,骗取他人资金的行为。不论其采取什么欺骗手段,实质都是为了隐瞒事实真相,诱使公众信以为真,错误地相信了非法集资者的谎言,以达到其进行非法集资进而非法占有的目的。

  综上所述,认定非法集资的行为是否构成本条规定的犯罪,应当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行为方式、后果等方面的具体情节研究确定。

  构成集资诈骗罪,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件:

  (一)集资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为复杂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根据本法第二百条的规定,也可以是公司、企业等单位。从实际发生的案例看,在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时,一般都是以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名义进行这一犯罪。

  (二)在犯罪的主观方面,集资诈骗罪和普通诈骗罪一样,行为人在主观上都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也就是说犯罪行为人明知“以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是侵犯他人财产的行为,是违反国家法律的,但是仍然希望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无论采取什么方式、什么手段来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虚假情况,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非法将他人的财物占为己有。

  (三)集资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这类犯罪一方面将公众的资金作为犯罪的直接侵害的对象,严重地侵犯了公众财产的所有权;另一方面,还严重地扰乱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因此,刑法将这一犯罪规定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一节中。

  (四)在集资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以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的行为。根据本条的规定,行为人在客观方面,应当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行为人必须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他人的行为;二是这种欺骗行为具体体现在违反法律、法规在社会上进行非法集资的活动中,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符合该罪行为的特征。至于行为人是否已实际将他人的资金占为己有,并不影响集资诈骗罪的成立。

  本款对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罪规定了三个档次的处刑。即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对诈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对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由于这类犯罪案件情况较为复杂,从实际发生的案例来看,诈骗的数额一般都很大,有的数额在百万元、千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数亿元、数十亿元。至于何谓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何谓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出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应当注意的是,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是有区别的,主要是:第一,犯罪的目的不同。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罪行为人的目的是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资金;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第二,犯罪的行为不同。非法集资的犯罪行为人必须使用诈骗的方法,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行为则不以使用诈骗方法作为构成犯罪的要件之一。第三,侵犯的客体不同。非法集资罪侵犯的是双重客体,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侵犯的客体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当然,在有些情况下由于行为人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亏损,无法兑现其在吸收公众存款时的承诺,甚至给投资人、存款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但是,这种损失与直接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是不同的。第四,侵犯的对象不同。根据本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是公众的资金。而非法集资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公众的资金,也可以是其他的单位、组织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