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行业暴露四大问题,非法集资依然存在
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主任陈自强4月29日在证监会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目前私募基金行业暴露出变相公开募集、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管理失范、违规运作;登记备案信息失真、合规意识薄弱;“明股实债”类产品兑付压力大等问题。与此同时,私募基金非法集资高发的态势也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58万家
陈自强指出,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有利于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特别是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对于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创新创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去年年底,已经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直接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的私募基金认缴规模是2.83万亿元,实缴规模1.9万亿元,成为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26日,已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58万家,已备案正在运作的私募基金2.8万只,管理基金认缴规模5.98万亿元,实缴规模4.94万亿元,行业从业人员44万余人。
从登记备案情况看,私募基金行业呈现四方面主要特点:一是机构数量多、增速快,但是整体实力不强;二是地域发展不平衡,集中度高;三是私募基金组织形式多样,投资运作差异大;四是个人投资者占比大,缺乏长期投资者。
“明股实债”类产品兑付压力大
私募基金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陈自强说,一方面,私募基金变相公开募集,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如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宣传推介,投资者超过法定人数限制,利用资金认缴制或者通过收益权拆分销售等变相降低投资者门槛,夸大或虚假宣传,违规保本保收益等。
另一方面,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失范、违规运作。不少私募机构内部管理和风控制度不健全,基金运作随意性大;部分私募机构将自有财产与基金财产混同,甚至挪用或者侵占基金财产,向公司自营盘或者特定关系人等进行利益输送。
再者,登记备案的信息失真、合规意识薄弱。如私募机构的登记备案信息不完整、不真实、不准确,未按规定更新信息或报送定期报告,甚至长期“失联”。
最后,“明股实债”类产品兑付压力大,“跑路”事件时有发生。部分私募股权基金和房地产基金在备案时填报为从事股权投资,但在负债端向投资者承诺高额固定收益。一旦项目端出现风险或者资金周转困难,这些私募将面临兑付风险。近两年不少私募基金进入兑付的高峰期,在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调整情况下,违约和“跑路”事件增多。
陈自强指出,当前私募基金行业的突出问题还表现为非法集资风险。2016年一季度发生的私募基金非法集资风险事件涉案备案基金5.73亿元,涉及投资者1774人。虽然与前两年相比,涉及的基金规模有所减少,但非法集资高发的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未备案的私募基金非法集资风险隐患更为严重,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