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外资并购案例分析及启示

  1、斩首行动,目标直指行业龙头。

  外企虽然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但因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其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会面临较大风险,而采用并购**品牌的进入方式则可以有效回避这些风险。外资通过并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利用收购方的渠道来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并为本方品牌大搞促销活动,却将**品牌搁置,使**品牌逐渐丧失生命力,从而达到树立自己的品牌产品作为行业龙头地位的效果。**牙膏厂的“美*净”牙膏在1994年与**利华合资之初,出口量为全国第一,年销售量达6000万支,在消费者通过“美*净”认识了**利华的前提下,将处于中高端的“美*净”品牌降为低端品牌,并在广告投入上,从1997年停止在各种媒体上对“美*净”的广告投放,与此同时,加大对“洁诺”的投入力度,到2000年,“美*净”年销售量下降了60%。这样,**利华既达到了斩首的效果,也提高了自己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2、千策万略,只为争夺大股东地位。

  跨国并购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在外企并购中一般伴有高技术的转移,这些因素一般会要求进行控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海-默说过“如果我们希望解释投资,那就必须解释控制”。美国**彼勒公司在2003年提交给国内某企业的“投资合作意向书”中要求:合资要在**彼勒全球战略下进行,并服从**彼勒的全球战略;**彼勒要求拥有品牌;将把该企业建成具有生产**彼勒产品技术的企业,成为其在中国的生产基地。通常,在外资无法直接通过购买股权而获得大股东地位的前提下,通过与其他的合作方并购中方企业,然后以密谋的方式令该合作方转让股权,从而获得大股东的地位。

  3、不惜血本,但求削弱竞争对手。

  对于价值较大知名的**品牌,外企一般通过巨额资金买断其使用权,据此控制**品牌,再将其打入冷宫,消灭对手于无形。在20世纪90年代初,**洗衣粉在中国市场—度叱咤风云,1994年与**宝-洁牵手,熊-猫所在的北京日化二厂以品牌、厂房参股35%,宝-洁以65%的股份控股合资公司。合资以后,作为控股方,宝-洁着眼于高档洗衣粉市场,力推旗下的高档洗衣粉品牌汰渍和碧-浪。而对熊-猫的生产年年递减,如今,市场上到处可见汰渍和碧-浪洗衣粉,却难觅**洗衣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