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人事争议仲裁案例看人事争议
案情简介:
申请人:李某男某**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干部
被申请人:某**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李某1987年任某**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下属商店经理。因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经济纠纷,给公司造成一定经济损失。1989年李某经**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理徐某同意,去北京经商偿还单位损失。1990年2月17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党委决定给李某党内除名,行政开除干部队伍,但行政部门未履行开除手续,也未通知本人。李某本人不知此事,仍然为公司工作,并于1990年12月25日给公司偿还欠款11.1万元。1991年-1996年李某因病治疗未与公司保持联系,1996年6月李某病愈后要求回公司复工复职,公司不同意。李某开始上访,公司于1996年6月27日作出了《关于李某上访问题的处理意见》,认定李某属于自动离职。李某不服继续上访,公司于2000年6月、2002年10月,分别做出了《关于李某上访处理决定》和《关于李某上访案件的复查报告》。本人不服,认为这些决定既不符合事实,又违反法定程序。于2004年10月18日诉至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请求事项:1。补发1989年-1996年6月的工资及1996年6月27日提出复工复职起至今工资待遇。2。补办退休手续,享受退休待遇。3。仲裁费由被申请人承担。
被申请人辨称:
1、李某作为商店法人代表因不能还款引发纠纷,对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应负完全责任。
2.1990年2月27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党委根据李某长期脱离党组织,不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长达16个月之久,并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经研究决定给李某党内除名、行政开除干部队伍并无过错。没有送达李某是因为找不到本人。
3.1996年6月27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开会研究李某上访问题,认定李某1989年自行离开公司,未经组织同意,连招呼也不打,到北京经商属于个人行为,至今已有7年之久,已构成自动离职,同时李某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经党委研究决定,按自动离职处理于法有据并无不当。
案情分析:
经仲裁委进行大量调查取证后认为:
李某1987年任**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下属商店经理,因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经济纠纷,给公司造成一定经济损失。1989年李某经公司经理徐某同意,去北京经商弥补公司损失。1990年2月27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因李某长期脱离党组织,且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经党组研究决定给予其党内除名,行政开除干部队伍,但未履行行政处理程序。李某本人不知道此事,仍然为公司工作,并于1990年12月25日给公司偿还欠款11.1万元。仲裁委认为,李某没有接到单位的处理决定,否则1990年12月25日,就不能为公司偿还11.1万元的欠款,故认定申请人没有收到单位的处理决定。1991年至1996年李某因病治疗未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保持联系。1996年6月李某病愈后要求复工复职,公司不同意,李某开始上访。电子国有资产公司于1996年6月27日做出的《关于李某上访问题的处理意见》和2002年10月《关于李某上访复查报告》,对李某不发生法律效力,而且违反了《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中的第九条“国家行政机关发现所属工作人员违反纪律,应该给予纪律处分的时候,必须迅速处理,不得无故拖延,一般应该从发现错误之日起,半年以内给予处分。如果情节复杂,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最迟不能超过两年”的规定。《省人民政府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四章“对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奖惩,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机关的职责”的规定。根据上述规定,仲裁委认为,原**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党委作出对李某自动离职的处理决定无法律效力,且没有送达本人,程序违法。电子国有资产公司没有对李某做出正式处理决定,也无重新做出自动离职处理决定的可能,李某仍为单位职工,应享受与单位在职职工的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