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德国托管局对前东德国有企业托管案例(2)

  二、德国托管局重组国有企业的步骤与成效

  (一)德国托管局重组国有企业的步骤

  第一步,分解大型工业联合体和国有企业,并进行公司制改组。为使国有企业重组顺利进行,托管局将8000家大型工业联合体和国有企业分解为12000多家中型或小型企业,并将其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的产权由托管局独家持有。同时,建立大中型国有企业数据库。这样数据包括厂家名称、位置、产品种类、设备及基础设施状况、人员配置、原料来源、销售渠道及市场前景等。这些数据被编制成各种文字的计算机软盘发送到德国各地以及其他国家,以利于吸引投资者。

  第二步,评估企业的资产价值,并进行综合分析,在些基础上进行分类为重组创造条件。企业的资产价值评估是以西德马-克为单位的企业资产负债表进行的。协助托管局进行这项工作是大约90家独立的**经济审计公司和会计事务所。托管局根据评估结构以及数据库的详细资料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和现有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并按其当时的状况和今后发展的前景将这些企业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基本条件好,可以立即向投资者销售的企业;第二类是需要先进行整顿,然后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从而向投资者出信的企业;第三类是即使经过整顿后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仍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企业。

  第三步,分类重组。在分类的基础上,托管局对这三类企业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第一类企业通过招标的方式尽快实现产权转让,即民营化;对第二类企业,暂时由托管局通过委托或租赁承包等形式限期整顿;对第三类企业采取停业和关闭的办法。

  (二)德国托管局重组国有企业的成效

  1990年10月至1991年10月,出现了第一轮购买企业高潮。购买者主要是前西德私人业主。他们出于投资东-德进而占领东欧市场的考虑,纷纷购买东-德的企业。1991年10月以后,出售企业日益困难。托管局开始在国际市场招标,采取MBO(将一组相关的企业出让给局内的出售经理小组)MBI(将一组相关的企业出让给局外的购进经理小组)、或西方企业购买股份和兼并等方式,推进民营化的进程。截至到1994年底,在12000多家前东-德工业企业中,托管局已出售的企业约6500家;有1588家企业归还给原业主;并对3718家企业进行了清算,其中清算完毕的为157家;另有192家企业未做处理。此外,托管局还出售了2500家商业、服务业企业,以及46845处房地产。

  对于一些在民营化过程中未能出售、且出于政治原因不能关闭的企业,托管局设立了5家国有风险基金公司和投资公司,即中期转型控股公司,对未能私有化的企业实行控股经营。托管局为每家控股公司注入2.5亿马-克,作为其创立的启动资本;并配备了15-26名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负责经营管理其控股企业,以待今后对这些企业做进一步股价制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