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行使抗辩权免责的事由有哪些

  一、免责事由的概念

  免责事由也称免责条件,是指当事人对其违约行为免于承担违约责任的事由。合同法上的免责事由可分为两大类,即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法定免责事由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不需要当事人约定即可援用的免责事由,主要指不可抗力;约定免责事由是指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有人认为,抗辩权也可成为免责事由。其实,行使抗辩权并不构成违约,因而无责可免。

  二、抗辩权成立事由一般有哪些

  一般抗辩事由

  1、职务授权行为(依法执行公务)

  是指法律授权及有关规定,在必要时因行使职权而损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的行为。

  条件:有合法的授权;执行职务的程序和方式合法;执行职务的活动是必要的。不造成损害就不能执行职务。

  2、正当防卫

  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不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构成:现实性;必要性;针对性;目的性;合理性。

  3、紧急避险

  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用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致他人较小损害的行为。

  构成:危险的紧迫性;避险的必要性;避险行为的合理性。

  4、受害人的承诺

  也称为自愿承担损害,是指受害人作出的容许他人损害其权利、自己承担损害结果的意思表示,且该意思表示并不违背法律和公共道德。但人身损害的事先免责条款无效。具备的条件是:

  (1)受害人的同意是明确做出;

  (2)受害人的同意需自愿做出;

  (3)受害人同意的内容是愿意承担某种损害后果;

  (4)“受害人的同意”,须在损害后果前做出,放弃请求权;

  (5)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社会共序良俗。

  5、自助行为

  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事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者其他应措施,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具备条件是:

  (1)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须是在情况紧迫而来不及请求有关国家机关的援助;

  (3)自助方法须为保障请求权所必须;

  (4)须为法律或公共道德所许可;

  (5)不得超过必要限度。

  二、特殊抗辩事由

  1、受害人的过错

  受害人对侵权行为的发生或扩大存在有过错。会产生两种情况

  部分免除(民法通则:131条: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

  全部免除(只要受害人对侵害结果的产生存在过错或故意,就全部免除行为人的责任。例如: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只有损害人故意,才能免除行为人的责任;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不承担责任。)

  《侵权责任法》

  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2、第三人过错

  第三人过错的法律后果是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当第三人的过错是损害发生的惟一原因时,第三人过错是免责的事由。纯粹是第三人的过错所致,由第三人承担责任。第三人过错是损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时,加害人的行为也是损害发生的共同原因时,则减轻加害人的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

  第二十八条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不可抗力

  怎样确定不可抗力,我国《民法通则》要求从主客观两方面因素来考虑,

  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克服。不可抗力不承担责任,但条件是不可抗力是惟一原因。

  《侵权责任法》

  第二十九条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