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七旬老人继承房产需开长辈死亡证明?怎么避免继承纠纷

  根据《民法典》,被继承人的父母、配偶和子女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因此,他必须证明“父母的父母”爷爷奶奶已经死亡,“他们早在解放前就去世了,即便在世也有150岁了。”但是没有部门能够给他开出这份证明。

  一年多来,他在不同地点、不同部门之间辗转奔波,在尘封已久的档案中拼凑自己的家族信息。但因年代久远,过往登记的纸质资料信息存在“断代”甚至消亡情况,他找不到“父母的父母”死亡的证据,难以举证。

  上辈留下房产

  去年春上的时候,徐*清想把父母留下的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然后再留给儿子。位于刘家大堰的这套房子,房产证上是父亲的名字。按法律规定,凡领取房产证的房屋,房屋权属人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就可以申请办理继承登记。

  徐*清说,在房管局,他被告知“须先申报遗产继承权公证”。他赶紧跑到市公证处。填表时,看着清单上罗列的证明材料,徐*清感觉“头都大了”。为了办齐证明材料,他来往于社区居委会、派出所、档案馆、公证处等。但在“父母的父母的死亡证明”这道关键手续上卡壳。

  徐*清说,他的祖籍是“汉阳新沟”的。父亲徐*香只有10多岁的时候,爷爷、奶奶就过世了,后来被一位叔伯哥哥带到宜昌读书,后投身革命,和老家几乎没有联系。解放后,徐*香在一中当老师,2002年过世时88岁。2013年,徐*清的母亲过世,老人共留下两套房产,“当时也没有这个意识,留个遗嘱啥的。”

  徐*清共兄妹四人,徐*清是老大,还有大妹徐*珍、小妹徐*丽和小弟徐*端。不过,小弟在1988年因为疾病去世了。对于父母留下的房产,兄妹三人都协商好了,一套归徐*清,另一套归徐*珍。

  开具证明卡壳

  徐*清找到所在的刘家大堰社区,社区的负责人告诉他,“你如果要证明你父母死亡,我们可以出证明,大家都亲眼所见。”但社区拒绝为他开出“父母的父母”死亡证明,“这个我们确实不知道啊,怎么证明呢?”“别人说的也在理。”徐*清又跑到辖区派出所寻找帮助。“里面的民警很热情,但开证明的事也让他们很为难。”徐*清说,民警告诉他根本就查不到相关档案。

  公证处又把徐*清支向法院,“他们一锤子就能搞定。”事实上,对于这些林林总总的证明,公证处并不是“有意刁难”。因为根据法规,公证出具的结论是认定性的,如果依据公证书做出的行政行为错了,公证处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到法院诉讼,用调解书、判决书都可以直接过户,不用提交公证书。”在湖北三雄律师事务所律师毛*国的指导下,徐*清把自己的大妹、小妹告上法庭;而大妹则把徐*清和小妹告上法庭,律师试图通过法院进行庭前调解,最后让他们拿到法院的民事调解书过户。

  诉讼之路不通

  今年8月20日,西陵区法院给大妹徐*珍诉徐*清和小妹徐*丽的案子下达了民事调解书,她顺利办下过户。遗憾的是,在对徐*清诉大妹徐*珍、小妹徐*丽的案子时,法院认为:“原告徐*清及被告徐*珍、徐*丽虽签订了遗产分割协议书,但原告提交的证据并不能证明徐*清、徐*珍、徐*丽系被继承人全部第一顺序继承人,故对该协议的效力本院难以确认。”

  法院的这个判决让律师毛*国傻了眼,更让徐*清感到无可奈何。“我父亲如果还活着,都一百多岁了;爷爷奶奶如果还在世不成神仙了,怎么可能还活着?”11月23日,徐*清在市二医院病房里,对如何才能继承父母房产感到绝望。之前,为了这个官司他已经支付一笔不菲的诉讼开支,“这到底是怎么啦,自家房子咋就归不到自己的名下来呢?”

  订立遗嘱必要

  为避免遗产继承纠纷,律师毛*国建议,“尽可能在生前订立遗嘱,并在遗嘱中写明财产的归属和处理方式。最好要在第三方见证的情况下,对遗嘱公证。公证就是为了依法保护公证双方的合法权利,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和矛盾。”

  对于遗产继承权公证,业界也有不同的声音。据报道,在2015年的北京市“两会”上,就有12名市政协委员联名,认为继承权公证“手续繁琐、花费巨大”。公证机构往往要求继承人提交100多年前出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死亡证明等文件,而他们可能二三十年前就去世了,这样的要求超出了普通百姓的能力范围。对此,也有不少法律界人士呼吁以“声明”代替“证明”。中华遗嘱库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凯曾提议建立公告制度,“房产局认可后发一个公告或通知,如果其他人有异议就去法院诉讼,如果没有异议,公告期过了就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