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法律如何保护
过劳死法律如何保护
“过劳死”就是由于劳动者长期的加班工作,导致身体的各项机能不能得到恢复,出现过度疲劳的状态,进而引发突然死亡(也称为猝死)的现象。
我国目前法律还没有对“过劳死”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然而社会公众通常会将“过劳死”与工伤联系在一起,那么劳动者如果出现过劳死是否能被认定为工伤。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实行的是危险责任原则,在对工伤进行认定时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件,即: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地点)以及工作因素(或工作原因),我们通常称之为“三工原则”,这是认定工伤的基本判断标准。此外,在考虑到一些特殊利益和特殊情形,我国在劳动法律法规中还设定了“视同工伤”的制度。《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然而,仅仅使用这一条款,还远远不能解决全部的“过劳死”的情况。若劳动者的“过劳死”无法被认定为工伤,家属可依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向用人单位主张相应权利。
我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至第四十五条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内容,特别是第三十六条规定了,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八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因此控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才是真正防止和减少“过劳死”现象出现的不二法门。
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