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上的名字写错了应该怎么处理
借条上的名字写错了应怎么处理
一、借条上名字写错,可以重新签订新的借条
如果只是名字出错,则双方可以重新签借条,甚至无需重新签订,只需要在原来的借条上说明情况,并重新签名,打上手指印或者盖章,即可作为有效的正确的借条使用。
二、闹到法院,债权人要提供证据证明两个姓名是同一个人
债权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当借条中一方当事人的名字与其身份证上的姓名不一致时,债权人就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这两个姓名为同一人。
1、如果借条名字是借款人的曾用名、小名,可通过借款人所在派出所、居(村)委会出具一张证明,证明此人即是彼人;
2、如果有见证人在场,出借人可以找见证人作证,以证明这两个姓名是同一人;
3、若没有见证人,借款人又不承认借贷关系的存在,债权人可申请笔迹鉴定,证明此借条的签名出自借款人之手,以证明借条的真实性、关联性。
三、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借贷关系存在
《民法典》第679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因此债权人可以提供银行转账凭证或者其他给付借款的凭证,证明双方债权关系的存在。
借条上写错名字的情况有哪些
1、同音不同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同一个音通常都能表示不同的字,常见的有“小”和“晓”、“兵”和“斌”、“杨”和“扬”等等,因为同音字而导致在追债中发生纠纷的案例常有发生。
2、使用小名或绰号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很熟悉的亲戚朋友之间,因为彼此关系熟悉,借款时很容易将日常习惯称谓写入借条。虽然日常生活中,这些小名、绰号能在一定范围内分清楚是谁,但在法律上,这样的称谓就无法证明其人。
3、因方言导致读音一样的名字
几乎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方言,这些方言在日常生活中能增加亲切感,但如果写进借条则会发生大麻烦,如客家语言中“黄”和“王”都读成“王”音,在写名字时将“黄某某”写成“王某某”就可能会造成日后追债很大的麻烦。
如何规范的书写借条
1、名称。
应写明“借条”而非“欠条”或是“收条”。
2、当事人。
应写清借款人和出借人的法定全名并写明身份证号码,千万不要写昵称或者绰号。
3、金额。
应写清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并确保双方一致,如不一致法律规定以大写为准。
4、时间。
一般应写清与借款有关的时间期限,包括借款时间和还款期限。
5、利息。
如双方约定了借款利息,就应该在借条中用文字予以明确,并保证约定的利率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6、签名。
应由借款者本人亲自签名并加按手印,留下联系方式。
7、语言文字。
借条的书写要清晰,同时为了避免歧义,一定要考虑文字、语句有无歧义。
8、担保。
为维护借款安全,可以考虑让对方提供相应担保,如提供抵押或保证人担保。
9、交款证明。
民间借贷在法律上属于实践性合同,即款项的实际交付才能使借贷关系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