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故意伤害犯罪

  故意伤害犯罪

  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二、(一)关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

  要准确把握故意伤害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工伤标准”),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残疾”是指下列情形之一:被害人身体器官大部缺损、器官明显畸形、身体器官有中等功能障碍、造成严重并发症等。残疾程序可以分为一般残疾(十至七级)、严重残疾(六至三级)、特别严重残疾(二至一级),六级以上视为“严重残疾”。在有关司法解释出台前,可统一参照“工伤标准”确定残疾等级。实践中,并不是只要达到“严重残疾”就判处死刑,还要根据伤害致人“严重残疾”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犯罪情节和危害后果来决定刑罚。故意伤害致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只有犯罪手段特别残忍,后果特别严重的,才能考虑适用死刑(包括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实行实施细则

  1、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轻伤一人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伤害人数、伤情程度、伤残等级、手段的残忍程度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3)造成被害人十级至七级残疾,每增加一级残疾,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4)持枪支、管制刀具等凶器作案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2、法定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重伤一人,未造成伤残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伤害人数、伤情程度、伤残等级、手段的残忍程度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3)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4)造成被害人十级至七级残疾,每增加一级残疾,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5)持枪支、管制刀具等凶器作案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3、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一人重伤,造成六级严重残疾,除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外,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故意伤害致一人死亡,除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外,可以在十二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伤害人数、伤情程度、伤残等级、手段的残忍程度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3)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4)造成被害人十级至七级残疾,每增加一级残疾,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造成被害人六级至三级残疾的,每增加一级残疾,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造成被害人二级至一级残疾,每增加一级残疾,可以增加二年至三年刑期;

  (5)持枪支、管制刀具等凶器作案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4、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20%以下的刑罚量:

  (1)雇用他人实施伤害行为的;

  (2)因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活动而故意伤害他人的。

  5、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减少20%以下的刑罚量:

  (1)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的;

  (2)因被害人对引发犯罪有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引发犯罪负有责任的;

  (3)犯罪后积极抢救被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