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仲裁裁决应否执行?
〔案情〕申请执行人:王某被执行人:陈某2004年,申请执行人王某经人介绍,到某厂院内陈某经营的塑料制品加工点工作,2004年4月,申请执行人在工作中伤及右手。经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七级伤残。被执行人陈某的塑料加工点未办理任何工商登记手续,其厂地是租赁某厂的。
事故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多次协商未果。申请执行人王某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005年1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陈某的用工行为系擅自招工从事生产加工活动,属非法用工行为。王某在此期间受到伤害应当依法得到赔偿,因此陈某一次性支付王某赔偿金56890元。
裁决书生效后,被执行人陈某没有履行生效的裁决书。2005年3月,王某向法院申请执行,要求被执行人陈某一次性支付赔偿金56890元及仲裁费。
法院在执行中查明,陈某是以个人名义与某厂签定的租赁协议,约定,由厂方提供经营场地,设备等由陈某负责,双方并且约定了人员工资及发生伤亡事故等均由陈某负责。该厂系由多个个体经营者组成,自行购置生产设备,对外销售以某厂名义进行。事故发生后,陈某将自己的机器设备运走。被执行人陈某现下落不明,王某在工作期间也从未见过陈某,从招工到处理事故一直是陈某的亲属秦某在操作。
争议〕该案在执行过程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该案的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关系系雇佣关系,因为陈某是典型的个人用工,又没有起字号,未办理工商登记,所以陈某与王某之间的关系是雇员与雇主的关系,王某在工作中受到伤害应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由法院处理,不属于劳动仲裁的裁决范围或者说仲裁机构无权仲裁,因此,该案应裁定不予执行。第二种意见认为,仲裁裁决的主体是错误的,因为从该厂内部来说,陈某与加工厂之间的关系类似承包经营关系,对外是以该厂的名义出售,所以被申请人的主体应是加工厂和陈某,不应是陈某个人,所以该仲裁裁决是错误的,不应继续执行。第三种意见认为,王某既然已经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且仲裁裁决已经生效,王某申请法院执行,被执行人没有提出不予执行的申请,法院就应该继续执行,法院不需要主动审查仲裁裁决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