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借壳上市要注意什么

  一、借壳上市的意义

  直白地说,借壳上市就是将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已上市的ST公司的控股权,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实现上市的目的。

  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而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集团的“母”借“子”壳。

  借壳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关联交易,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关联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据有关的监管要求,充分、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

  二、借壳上市的流程

  总体上看,企业借壳上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流程:

  (一)准备阶段1、拟定收购的上市公司(壳*司)标准,初选壳对象;2、聘请财务顾问等中介机构;3、股权转让双方经洽谈就壳*司股权收购、资产置换及职工安置方案达成原则性意向并签署保密协议;4、对壳*司及收购人的尽职调查;5、收购方、壳*司完成财务报告审计;6、完成对收购方拟置入资产、上市公司拟置出资产的评估;7、确定收购及资产置换最终方案;8、起草《股份转让协议》;9、起草《资产置换协议》;10、收购方董事会、股东会审议通过收购及资产置换方案决议;11、出让方董事会、股东会审议通过出让股份决议;12、出让方向结算公司提出拟转让股份查询及临时保管申请。

  (二)协议签订及报批阶段1、收购方与出让方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收购方与上市公司签订《资产置换协议》;2、收购方签署《收购报告书》并于两个工作日内,报送证券主管部门并摘要公告;3、出让方签署《权益变动报告书》并于三个工作日内公告;4、壳*司刊登关于收购的提示性公告并通知召开就本次收购的临时董事会;5、收购方签署并报送证监会《豁免要约收购申请报告》(同时准备《要约收购报告书》备用并做好融资安排,如不获豁免,则履行要约收购义务);6、出让方向各上级国资主管部门报送国有股转让申请文件;7、壳*司召开董事会并签署《董事会报告书》,并在指定证券报纸刊登;8、壳*司签署《重大资产置换报告书(草案)及摘要,并报送证监会,向交易所申请停牌至发审委出具审核意见;

  (三)收购及重组实施阶段1、证监会审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在指定证券报纸全文刊登《重大资产置换报告书》,有关补充披露或修改的内容应做出特别提示(审核期约为报送文件后三个月内);2、证监会对《收购报告书》审核无异议,在指定证券报纸刊登全文(审核期约为上述批文后一个月内);3、国有股权转让获得国资委批准(审核期约为报送文件后三到六个月内);4、证监会同意豁免要约收购(或国资委批文后);5、转让双方向交易所申请股份转让确认;6、实施重大资产置换;7、办理股权过户;8、刊登完成资产置换、股权过户公告。

  (四)收购后整理阶段1、召开壳*司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改组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2、按照《关于拟发行上市企业改制情况调查的通知》,向壳*司所在地证监局报送规范运作情况报告;3、聘请具有主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司进行辅导,并通过壳*司所在地证监局检查验收;4、申请发行新股或证券。

  三、借壳上市的风险

  借壳上市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热门话题,对于上市公司盘资产存量,改善资产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但不可忽视的是,借壳上市存在以下几方面风险,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

  (一)财务风险。业内普遍认为,在当前的发行制度(审核制)下,由于上市机会的稀缺性,使得壳*司往往很值钱。同时,在具体操作中不仅需要支付各种费用,在恶性的股价大战中更要消耗巨额资金。而且,在成功上市之后,新股东将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的累积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净受益,从而可能引发股价下跌和股东收益减少。此外,企业还将面临使自己发行的股票增值保值,维护股民的利益的艰巨挑战。

  (二)资产整合风险。成功的借壳上市只是借壳企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成功的企业重组,使壳企业实现价值的突变与上升才是借壳上市的终极目标。交易双方原为两家不同的企业,技术、风格以及理念等方面必然存在很多的不同,如果忽视了并购之后的继续整合,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再融合,忽视管理的协调等方面,“壳”公司经营状况不会产生实质性的改观,这样的借壳上市不仅不能为借壳*司带来任何收益,反而是花钱买了个包袱,如果处理不当的话,还有可能拖垮企业,正如三联借壳郑*文,投了几十亿资金给别人买单,最后却没有实现再融资。

  (三)内幕交易风险。绩差股接连被借壳后,往往会伴随股价的短期暴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新教授表示,借壳上市一直是A股市场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的“重灾区”。内幕交易调查难和取证难是公认难题,由于其本身存在较强的隐蔽性,致使交易线索很难被发现。此外,催生壳泡沫、借壳上市热的根源还是在于A股退市难,从而诞生了很多所谓“壳*司”,而买壳卖壳的巨大需求又进一步削弱了退市制度,致使该淘汰的公司没有被淘汰,对资本市场正常的价格体系和资源配置功能造成冲击。

  (四)审核上市风险。借壳上市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审核较IPO更为容易,但目前两者已逐渐趋同。中国证监会2012年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法》”),明确了借壳上市的概念及审核要求,2014年进一步修改《重组办法》,对借壳上市的审核要求等同于IPO,意味着借壳上市相比之前审核更加严格,且创业板不得借壳上市。

  IPO上市流程相对复杂,提出、过审、发行、认购等四个环节时间期限较长,并且存在发行失败的可能,这对急需在在证券市场融资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制约。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借壳上市的方式,不仅不用在IPO中排队可以立即完成上市,而且对某些担心自己通不过IPO审核的公司,借壳可以制度套利。为让有意愿上市的企业了解借壳上市的流程,提示存在的风险,小编搜集整编了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一、借壳上市的意义

  直白地说,借壳上市就是将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已上市的ST公司的控股权,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实现上市的目的。

  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而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集团的“母”借“子”壳。

  借壳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关联交易,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关联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据有关的监管要求,充分、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

  二、借壳上市的流程

  总体上看,企业借壳上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流程:

  (一)准备阶段1、拟定收购的上市公司(壳*司)标准,初选壳对象;2、聘请财务顾问等中介机构;3、股权转让双方经洽谈就壳*司股权收购、资产置换及职工安置方案达成原则性意向并签署保密协议;4、对壳*司及收购人的尽职调查;5、收购方、壳*司完成财务报告审计;6、完成对收购方拟置入资产、上市公司拟置出资产的评估;7、确定收购及资产置换最终方案;8、起草《股份转让协议》;9、起草《资产置换协议》;10、收购方董事会、股东会审议通过收购及资产置换方案决议;11、出让方董事会、股东会审议通过出让股份决议;12、出让方向结算公司提出拟转让股份查询及临时保管申请。

  (二)协议签订及报批阶段1、收购方与出让方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收购方与上市公司签订《资产置换协议》;2、收购方签署《收购报告书》并于两个工作日内,报送证券主管部门并摘要公告;3、出让方签署《权益变动报告书》并于三个工作日内公告;4、壳*司刊登关于收购的提示性公告并通知召开就本次收购的临时董事会;5、收购方签署并报送证监会《豁免要约收购申请报告》(同时准备《要约收购报告书》备用并做好融资安排,如不获豁免,则履行要约收购义务);6、出让方向各上级国资主管部门报送国有股转让申请文件;7、壳*司召开董事会并签署《董事会报告书》,并在指定证券报纸刊登;8、壳*司签署《重大资产置换报告书(草案)及摘要,并报送证监会,向交易所申请停牌至发审委出具审核意见;

  (三)收购及重组实施阶段1、证监会审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在指定证券报纸全文刊登《重大资产置换报告书》,有关补充披露或修改的内容应做出特别提示(审核期约为报送文件后三个月内);2、证监会对《收购报告书》审核无异议,在指定证券报纸刊登全文(审核期约为上述批文后一个月内);3、国有股权转让获得国资委批准(审核期约为报送文件后三到六个月内);4、证监会同意豁免要约收购(或国资委批文后);5、转让双方向交易所申请股份转让确认;6、实施重大资产置换;7、办理股权过户;8、刊登完成资产置换、股权过户公告。

  (四)收购后整理阶段1、召开壳*司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改组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2、按照《关于拟发行上市企业改制情况调查的通知》,向壳*司所在地证监局报送规范运作情况报告;3、聘请具有主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司进行辅导,并通过壳*司所在地证监局检查验收;4、申请发行新股或证券。

  三、借壳上市的风险

  借壳上市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热门话题,对于上市公司盘资产存量,改善资产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但不可忽视的是,借壳上市存在以下几方面风险,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

  (一)财务风险。业内普遍认为,在当前的发行制度(审核制)下,由于上市机会的稀缺性,使得壳*司往往很值钱。同时,在具体操作中不仅需要支付各种费用,在恶性的股价大战中更要消耗巨额资金。而且,在成功上市之后,新股东将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的累积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净受益,从而可能引发股价下跌和股东收益减少。此外,企业还将面临使自己发行的股票增值保值,维护股民的利益的艰巨挑战。

  (二)资产整合风险。成功的借壳上市只是借壳企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成功的企业重组,使壳企业实现价值的突变与上升才是借壳上市的终极目标。交易双方原为两家不同的企业,技术、风格以及理念等方面必然存在很多的不同,如果忽视了并购之后的继续整合,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再融合,忽视管理的协调等方面,“壳”公司经营状况不会产生实质性的改观,这样的借壳上市不仅不能为借壳*司带来任何收益,反而是花钱买了个包袱,如果处理不当的话,还有可能拖垮企业,正如三联借壳郑*文,投了几十亿资金给别人买单,最后却没有实现再融资。

  (三)内幕交易风险。绩差股接连被借壳后,往往会伴随股价的短期暴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新教授表示,借壳上市一直是A股市场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的“重灾区”。内幕交易调查难和取证难是公认难题,由于其本身存在较强的隐蔽性,致使交易线索很难被发现。此外,催生壳泡沫、借壳上市热的根源还是在于A股退市难,从而诞生了很多所谓“壳*司”,而买壳卖壳的巨大需求又进一步削弱了退市制度,致使该淘汰的公司没有被淘汰,对资本市场正常的价格体系和资源配置功能造成冲击。

  (四)审核上市风险。借壳上市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审核较IPO更为容易,但目前两者已逐渐趋同。中国证监会2012年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法》”),明确了借壳上市的概念及审核要求,2014年进一步修改《重组办法》,对借壳上市的审核要求等同于IPO,意味着借壳上市相比之前审核更加严格,且创业板不得借壳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