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法律对遗产酌给请求权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对遗产酌给请求权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这是我国继承法关于遗产酌给请求权的规定,其目的在于保障需要扶养者的生活需要和体现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

  一般认为,遗产酌给请求权存在于法定继承的情形。在法定继承中,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参加继承的情况下,不能参加继承的第二顺序继承人与两个继承顺序之外的人均可成为“继承人以外”的人。但关于遗产酌给请求权是否存在于遗嘱继承的情形,审判实践中存在不同的理解。

  有观点认为,在遗嘱继承的情况下,几乎都听任于被继承人的个人意志,遗产的处理均遵照遗嘱中所指定的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所应得的遗产份额及遗产分配的方法进行,不可能存在由他人(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以外的人)取得遗产的权利。除非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未对全部遗产作出处理,对未被遗嘱处分的部分遗产可适用酌情分得遗产的办法,但此时已经不是遗嘱继承而是法定继承了;也有人认为遗嘱人应当在遗嘱中为这部分人(遗产酌给请求权人)保留一定的遗产份额,但遗嘱中未保留的,不应影响遗嘱的效力,遗嘱中未为他们保留财产,应推定遗嘱人已不愿再扶养他们;还有人认为,遗嘱继承中应当承认遗产酌给请求权的存在。笔者同意后者的观点。

  遗产酌给请求权人请求酌给遗产的权利不是基于继承权,而是基于请求权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特定的扶养关系。因此,这一权利的行使不应因继承人继承遗产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遗嘱继承的情况下,同样可能存在遗嘱继承人之外的、与被继承人生前存在特定扶养关系的人。既然法定继承中,遗产酌给请求权人不因继承人的存在而影响其请求权的行使,那么在遗嘱继承中,其权利也应同样得到保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继承法贯彻的养老育幼,以及特别保护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的利益和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当然,遗嘱中未对遗产酌给请求权人保留适当的遗产,并不影响遗嘱整体的效力。笔者建议,在遗嘱人未对遗产酌给请求权人保留适当的遗产时,请求权人提出请求的,遗产处理时,应当为其留下适当的遗产,其余部分按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

  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婚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