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正当防卫的条件研究

  [摘要]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任何公民在面对国家、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均有权对不法侵害者予以必要的损害。它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相反有利于社会。公民享有正当防卫权,并不意味着公民可以随意实施防卫,为了防止公民滥用正当防卫权,法律对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做了严格规定,在实施正当防卫行为时,必须严格遵守它的成立条件,如果超越这些条件,则不构成正当防卫,同样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五个成立条件和特殊防卫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的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这一规定,我们认为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但是行为人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不得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二)正当防卫的意义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当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国家公力救济又难以及时制止时,采用正当防卫制止不法侵害,可以使各种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护,相对于司法机关的事后究办,正当防卫有其制止和预防犯罪的及时有效性。二是鼓励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震慑犯罪分子,减少犯罪行为。正当防卫不仅是免除正当防卫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而且是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法律武器。现行刑法中对正当防卫规定作了重大的修改补充,主要立法精神是适当地放宽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除原则性地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以外,还对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作了特别规定,这就有利于公民大胆地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同不法侵害作斗争。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公民享有正当防卫权,并不意味着公民可以任意实施防卫。正当防卫是采用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的方法实施的,公民不能滥用这个权利,为避免正当防卫被利用作为免除刑事责任的借口,法律对正当防卫的成立做了严格的限定条件。在行使正当防卫权利时必须遵守其成立条件,否则就会造成新的不法侵害,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才能全面理解正当防卫制度。

  (一)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

  即防卫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防卫意图,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也就是说,实施正当防卫,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意图作为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对于正当防卫的成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包括防卫认识和防卫目的两方面的内容。1、防卫认识。指防卫人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认识,包括对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者、紧迫性的认识,同时还应大体认识到防卫行为所需要的手段、强度及可能造成的后果。2、防卫目的。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目的。凡正当的防卫意图都必须以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为目的,它是确定防卫意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