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赠品有假,商家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导读:买一送一或者其他优惠的促销活动往往都能吸引很多消费者前去购买,可是很多商家促销的商品适用一些不合格的或者假冒伪劣的商品,很多消费者遇到这种状况都想着反正是赠品,就算了。因为许多消费者不知道,赠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地位和正价购买的其他商品一样,如果有质量为题或者其他问题,一样可以要求退换的。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问您解读这种情况。

  [案情]

  1998年10月17日,盂某在某电器商场购买一台VCD,并得到商场赠送的10盘光碟、2支高级话筒,价值380元。回家后孟某发现光碟上字迹模糊,且其上书写的出版社与产品包装不符。后到某省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鉴定,商家所赠10张光碟均为盗版非法音像制品。孟某认为商家赠品价值与其广告所述380元价格不符,且商家广告还称“发现假冒商品奖励1万元”。于是反映到消费者权利保护协会。消协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双方意见分歧较大,调解未成。在索赔未果的情况下,盂某诉至法院,要求商场依法双倍赔偿,并同时赔偿误工费、交通费200元。

  [评析]

  本案因赠品有假而引发争执,购买商品时所得赠品有质量问题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范,是解决本案的关键。附送赠品是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其中买卖的商品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控是毫无疑问的,但附送赠品能否适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形成消费法律关系,其前提条件是有价的买卖与服务,若不是直接有价,也应当是间接有价。所谓间接有价,是指消费者在使用商品时虽没有直接与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发生权利义务关系,但该商品的所有者仍是通过有价交换而取得。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直接规定的,适用其他法律。“买一赠一”,其中的赠与,与民法上通常所说的赠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合同法》第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因而成立赠与关系要满足两个要件:第一,赠与对赠与人的行为是无偿的而不得有偿;第二,受赠人应表示接受赠与。“买一赠一”中的赠与并不是无偿的,而是附义务的或是有条件的,附义务赠与又称为附负担的赠与,是指以受赠人为一定给付为条件,亦即使受赠人于接受赠与后负担一定义务的赠与。所谓附义务或条件,即消费者购买价值更大的商品。因而接受的赠与品仍然是通过有价交换而取得,只不过消费者不必直接就该商品的价格负担付款义务,付款义务已转移到赠与前提条件的商品买卖中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直接对买卖中的赠与作出直接规定,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法律加以规范。商品买卖中“买一赠一”的赠与,最起码是附条件的赠与,这个条件就是购买该商场商品。我国有关法律规定,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售人相同的责任;同时若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商品买卖中的赠与不是无偿的,是附义务的,所附的义务是购买商品,符合消费关系,因此应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范;若赠与品的瑕疵是欺诈故意所为,其责任是赔偿双倍赠与品价款。在本案中,商家在广告中宣称“发现假冒商品奖励1万元”,应是特指所买的商品而不是赠与的商品,若赠与品是假冒的,不受该约定条款的限制,因为附义务的赠与只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责任,因此,商场应相应赔偿孟某赠品价值及其他损失。

  如果您想知道更多消费维权的知识,小编为您推荐:

  消费者必备的消费维权知识

  消费维权指南,十二招教您又快又好的维权

  2012年最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