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巨款维权”的痛快与遗憾

  9月4日,来武汉出差的杨先生因在肯德基就餐时目睹员工不戴手套制作“汉堡包”,一气之下欲掏14万元购买2000份外带全家桶,放在店前展示警示市民。店方卖出22份后,拒绝再卖。目前,卫生监督部门已介入调查。

  “巨款维权”无疑让深感“店大欺客”而备感憋屈的消费者拍手称快,然而在“痛快”之后,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维权方式无益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空留遗憾。

  “巨款维权”实在缺乏可复制性。首先,不是每个人都能随便掏出一摞百元大钞。其次,不是每个店家都能心平气和地对待被堵门的遭遇,一旦发生冲突,维权者可能将自己置于不利地位。再次,不是每个旁观者都会将这样的行为视为维权,很多人只是当做热闹来看,如果“巨款维权”不能充分唤起人们的维权意识,那么就可能被视为一场闹剧,它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说到底,这看起来不太像维权,倒像是商家和消费者在比谁的腰杆粗,决定谁胜谁负的,不再是法律公理,而是以金钱和背景关系构成的“实力”。

  与其不计成本地用“巨款维权”,倒不如不计成本地走法律途径维权。尽管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情况不尽如人意,消费者维权之路诚然艰难,但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走法律途径维权,势必会逐渐推动相关法律的完善以及执法环境的改善,久而久之,也就使得依法维权越来越容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来进步,从根本上促进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