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托”团伙半年骗800余名患者,涉案额200余万
以“医托”和“专家”门诊为掩饰,长期围绕湖南湘雅医院骗取病人钱财。近日,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开福分局打掉一个以犯罪嫌疑人罗云赞为首的诈骗犯罪团伙,抓获涉案团伙成员33名,现场收缴赃款6万余元、药品1447盒、电脑两台、银行卡4张及流水账单、收据等若干,扣押涉案嫌疑车辆7台。
该诈骗团伙通过伙同多人聘请无医疗资质人员冒充专家教授,租用废弃厂房开设“黑诊所”,组织多人假扮“病友”、“保安”、“湘雅医院司机”,将到湘雅医院看病的外地病患骗至“黑诊所”,并采取向受害人贩卖药品赚取高额差价的方式进行诈骗。先后共对800余名受害群众实施诈骗作案,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
上演双簧
将人骗至衡阳乡下就医
据办案民警介绍,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希望专家就诊的心理,打着各种幌子设法取得受害人信任,将到湘雅医院就诊的病人骗至湖南衡阳等地,由所谓的“专家”进行看诊。以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将药品卖给患者,受害人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的看病费用被骗走。
宁乡农民张某回忆,14岁的女儿经常莫名昏迷,今年3月16日,夫妻俩带女儿前来湘雅医院就诊。正在排队挂号时,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上前搭话,询问夫妻俩要看什么病,然后男子离去了。过了一会儿,一名30多岁的女子又上来主动搭话,说自己也曾得过“昏迷病”,被衡阳的一位“周教授”治好,还和那个“周教授”关系不错,可以带张某一家过去。不仅收费便宜,还保证药到病除。
救女心切的张某夫妻对其深信不疑。在该女子安排的“司机”带领下,张某一家以每人100元的路费被带到衡阳。那名“周教授”为其女儿诊治后,并没有说出是什么病,只是开了将近2000元的药品,然后让其回家观察。
“这些药品喝了不到一个月就没了。”张某说喝药之后,女儿并没有明显的好转,他还以为是喝的药太少,于是又去衡阳开了第二次药,这次药费又花费了1500元左右。不料这批药还没喝完,女儿又昏迷了,而且比以前昏迷的时间还要久。
“我再给那个‘周教授’打电话,就打不通了。我突然发现可能上当了。”张某并没有向公安机关报案,就算“认倒霉”了。直到公安民警找到他后,才知道原来上当的不只他一个。
湘雅医院方面向公安机关反映了案情,今年5月初,开福分局对湘雅医院及周边的“医托”诈骗犯罪团伙进行了专案攻坚。
数名股东
诈骗集团为公司化运营
办案民警收集了大量“医托”诈骗的第一手资料,并掌握了该诈骗团伙的作案过程:通常是两名“医托”一组,手拿X光照片袋、病历本假装前来看病的患者,在医院门诊、急诊楼前物色外地来求医的病人,并热心与病人及陪护人员套近乎。两名嫌疑人通过演双簧,用“同病相怜”的方式取得病人信任,进而以熟知看病专家教授引诱受害人上钩,将其带至中南大学医学院大门前。
接下来,在一名所谓“保安队长”的掩护下,联系“外出义诊”的“专家”,并由一名假冒的“湘雅医院司机”开车,直接将病人送至位于衡东县大浦镇一家没有任何手续和资质的“疑难病诊治中心”。
其间,冒牌的“病友”、“保安”、“司机”一唱一和,将受害人的疑虑全部打消。接下来,病人从挂号到专家搭脉,再到开方,最后交钱、买药就顺理成章地完成。病人通常都是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购买到一堆所谓的“特效药”,等到回家用药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特效药”不过是价值几百元的普通中成药时,才发现上当受骗。
经过近3个月的深入调查,专案组全面掌握了该犯罪团伙的组织结构和骨干成员基本情况,一个以衡阳籍男子罗云赞为首的“医托”诈骗犯罪团伙清晰呈现出来。
该犯罪团伙实行公司化运营,有数名股东,设有专门的无证经营“医院”,该团伙成员包括冒牌“专家”、负责运输的车队“司机”、在医院周边负责拉客的“病友”和“保安队长”等共30余人,成员分工明确、组织结构严密。截至目前,开福分局共抓获该犯罪团伙涉案成员33人,扣押涉案嫌疑车辆7台,该团伙主要骨干成员全部落网。
目前,罗云赞等2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中。
打击“医托”
亟待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记者了解到,为控制案件持续高发,开福分局曾先后联合医院采取设立驻院警务室、强化预警防范宣传、督促规范医院就诊流程等具体措施,同时及时受理群众报案,逐案逐人收集固定证据资料,密切关注发案动向,积极开展案件串并和查处打击。
但是,由于不法分子反侦查意识和能力很强,利用跨区域、找空挡的方式进行“接力式”结伙作案,加之不少受害人鉴别和自我防范意识差,主动到公安机关报案的人员极少,为公安机关的防控打击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对此,开福分局有关负责人建议,要针对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开展集中打击“医托”违法犯罪行动;指导医疗机构加强监控设备建设和强化保安力量,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警方和医疗机构的信息通报制度,双方密切配合开展查处整治,确保打击工作的及时有效。
“医院长期的超负荷就诊导致了民众挂号难、住院难,这成为社会闲杂人员牟取不正当暴利、实施欺诈的诱因之一。”湘雅医院院长孙虹表示,今后医院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在院内深入开展大规模打击“医托”、“号贩”的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对“医托”始终采取高压态势,营造一个公平、规范、有序的就医环境,保障群众的就医安全。
链接
2007年8月中旬,北京市东城区工商分局消保科先后接到10多名外地患者的投诉,称他们在北京几家大医院看病时,有人上前跟他们搭话,声称北京慈安中医院的药很灵。由于他们不清楚情况,就跟随引荐人来到北京慈安中医院门诊部,每人交纳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高额药费后,分别购买了两三个疗程的药品。但服用后患者们发现对自己的病根本没有任何疗效。东城区工商分局对此进行立案调查后,按照相关法规处罚的“上限”,对该医院作出了20万元的处罚,并为4名患者退还了被骗的购药款3万余元。
说“法”
让打击“医托”尽快有法可依
目前的“医托”已经有散兵游勇转向组织化发展的趋势。“医托”虽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为何又屡禁不止呢?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医托”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相关法律法规至今还没有针对“医托”的惩处条款。有业内专家建议,一方面希望针对“医托”现象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让打击“医托”尽快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则需要卫生、综治、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建立更为科学、严密、合理的合作机制,有效减少管理上的盲区和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