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缺少行规维权难,家政服务没有规范可参照
本报请专业人士为消费者经常遇到的服务“打折”、安全隐患提供防范对策
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来说,上门服务既节约了时间,又省却了不少奔波之苦,当然受欢迎。但由于上门服务涉及的都是一些看上去很小的事,好多人对服务质量往往有所忽略。油烟机修坏了,可以返工。新娘妆没化好,也不过是个遗憾。但一旦输液打针出了问题,则事关生命安全。由点及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上门服务的范畴也将不断扩大,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约束机制,才能保证服务质量,保证顾客的消费安全。这样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不应该缺乏管理机制,更不应该成为政府部门视而不见的监管盲区。
从清洁卫生、家电维修、造型化妆到输液打针、针灸按摩,眼下消费者需要的上门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但记者在省城走访中却发现,消费者在享受上门服务的同时,却缺乏起码的维权常识,发现问题之后,难以讨回公道。
家政服务无规范可参照
案例:
春节前,家住五一路的陈女士找到一个家政公司清洗油烟机。一个看上去只有十八九岁的工人为陈女士进行了清洗服务。清洗工走后,陈女士晚上做饭时才发现油烟机启动不了,给家政公司打电话,而家政公司因为业务忙,拖了两天还没来。无奈之下,陈女士请了一位懂行的朋友查看,原来清洗工使用的是强碱清洁剂,把脏油和主机上的润滑油一起洗干净了。
访谈:
目前各家政服务公司的收费依据,就是彼此参照。太原市社区服务管理处的班先生介绍,家政行业门类过多,每一种服务都有一定技术含量且工种互不关联,所以劳动部门一直没有明确家政行业的岗位设定,家政人员也没有专业技术等级鉴定,无法确定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其收费也只能“自由”化。家政公司提供上门服务与消费者产生纠纷时,因为没有可参照的行业规范,判定过失方成了难题。
班先生称,消费者需要家政公司上门服务时,事先要签订一份合同或协议。明确服务人员上门工作时发生人身意外由谁承担责任,以及服务价格和质量。
新娘化妆违约却难追责
案例:
2006年2月新婚的张女士,提起新娘化妆就满肚子气。因为出嫁路程远,张女士和化妆师约定早上6点在清徐娘家化妆,但是直到7点钟,化妆师才匆匆忙忙赶到张女士娘家。化妆师的晚点,使得张女士的整个婚礼不得不在慌乱紧张中进行。本想和化妆师讨个公道,但碍于化妆师是熟人介绍的,张女士只好作罢。
访谈:
省城一位造型化妆师告诉记者,很多新娘为了一生一次的光彩造型,愿意找熟人介绍技术好有经验的化妆师,但这种服务多是美容师的个人行为,一旦出现纠纷,双方只能私下协商。另外到美容店预约化妆师或接受婚纱影楼赠送的新娘妆,双方也很少事先签订服务协议。
省美容美发行业协会的博先生称,消费者需要上门美容服务,最好到有一定经营规模的美容店预约化妆师,并与店方签订一份预约服务协议或合同,这样可以避免产生纠纷后找不到承担责任的主体。在协议合同中,应该明确美容造型师上门服务的时间、地点、价格、质量及违约责任。
家电维修上门修成“半病”
案例:
2006年夏天,在学府街菜市场开生肉铺的王先生,发现店内的冰柜不制冷了。随后电话预约了一个家电维修部,维修工上门查看后称冰柜需要填充氟利昂,王先生支付了200元的氟利昂填充费。经过维修,冰柜的制冷功能隔三岔五不制冷。王先生随后找到这台冰柜的品牌售后部,售后部的维修工告诉王先生,冰柜确实泄漏氟利昂,但是第一个维修部没有把泄漏的部位修好,所以才会出现制冷不稳定。王先生认为第一家维修部应该赔偿他的损失。而工作人员却称,王先生在维修期间找了两家维修公司,究竟谁该承担责任,应该先带着冰柜去质监部门做鉴定。
访谈:
省家电维修行业协会的孔先生介绍,很多消费者维修家电需要上门服务,但缺乏维权意识,选择报价低但维修技术不高、非正规的家电维修部。正规的家电维修企业获得了家电协会颁发的维修等级认证,维修工有从业资格证书。消费者接受上门服务时应该要求维修工出示企业的维修等级证书、从业资格证以及收费价格表等证明。修理完毕后,消费者要保存收费单据及维修记录,单据上要有维修单位的公章。
输液打针从来不开处方
案例
家住五龙口街的王大爷身体行动不便,日常有个头疼脑热,就打电话让小区附近一家民营诊所的大夫和护士上门诊疗。大夫上门诊断后会告诉王大爷,他得了什么病,应该注意什么,但是王大爷从未收到过有诊所盖章、医生签字的书面诊断书和药方。如果王大爷在家治疗中有所不适或产生意外,王大爷和家人连起码的维权证据都没有。
访谈:
省卫生厅医政处、监督处的工作人员称,患者接受上门医疗服务时,应该搞清楚该单位是否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大夫有无《医师执业证书》等。山西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韩主任称,任何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在治疗之前应该写病历、必须开处方,处方和病历上应有医生的签字及医疗机构的公章。病历上要写明治疗时间、体检结果、诊断方向。
星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