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快递丢失赔偿类运输合同纠纷的成因

  【导读】2008年12月20日至2010年8月20日,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共受理货物丢失赔偿类运输合同纠纷22件,物流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比率为100%,托运人获得实际价值的全额赔偿的比率为0,快件运单格式条款无效的比率为30%。近日,该院对此类案件进行了调研,发现纠纷成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运单设计不规范。在快递行业中,物流公司均采取以签订格式的快递运单的方式与托运人订立合同。根据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物流公司应当在合同订立时通过运单对托运人尽到合理的提示义务。在实践中物流公司的提示存在如下问题:1、色彩和字体的变化都较为单一,所用色彩大部分局限为红、白、黑三种,字体仅有加黑与不加黑的差别,尤其是寄件人签署栏的色彩和字体需要进一步突出变化。2、关键栏目不够醒目,占用空间较小,从整体布局上看,占用空间最大的是寄件人和收件人信息栏,而较为关键的是否保价选择栏、声明价值栏均占用空间较小,且色彩不够鲜明。3、版式和格式条款的内容不稳定,如有的运单仅有是否保价的选择栏,有的运单在同一栏目里既有保险、又有保价。上述问题,导致了审判实践中双方当事人对快件运单条款的效力及选择的是保价还是保险等问题产生争议。

  二是业务员履职不规范。1、业务员对托运人填写的内容未尽审核义务。以涉诉案件中快件运单的托寄物详细资料一栏的填写情况为例,写全称的仅为1件,其余均写统称,导致了诉讼中对托运的标的物及价值发生争议,如有的写的是饰品而托运人主张托运的是翡翠钻戒。2、业务人对收件人身份的审核义务不到位。涉诉快件运单显示,物流公司在将托运物交付给收货人的记录上,只显示收件人的姓名,而无任何身份信息,且很多收件人的签名不完整,甚至是签署英文姓名,导致了诉讼中双方就收件人是否实际收到货物产生争议。

  三是内部管理不规范。1、大部分物流公司为招揽客户和工作方便,会在业务员和客户手里留有大量的格式运单,但运单的领取没有任何的登记等手续,运单上除有收件员工签署的工号外,没有任何物流公司收件的印记,且物流公司在收取货物时很少给客户开具发票,容易发生业务员私自持单收货引发纠纷的问题。2、存在大量业务员代填快件运单特别是代寄件人签名致使快件运单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况,一方面体现出了物流公司对业务员法律知识普及力度较差,没有使业务员认识到其代签行为所能造成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体现出了物流公司奖惩机制的不健全,对违规操作的业务员惩治不到位。3、物流公司对运单收件公司存根联的保留期限是6个月,该期限偏短,因为纠纷发生后,一般会经过双方协商处理的过程,再到提起诉讼,而这段时间往往会超过6各月,导致双方对快件运单填写不清的内容产生争议。

  为规范物流行业的发展和运作,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快递丢失赔偿类运输合同纠纷的发生,该院商事审判庭采取了如下应对措施,使所审结的此类纠纷的服判息诉率达到了91.3%:

  一是进行问卷调查。制作了“物流类纠纷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分为承运人卷与托运人卷,共计35个问题,内容涵盖了物流公司内部风险防范机制的基本情况、物流公司具体的业务办理流程、物流公司存在的法律困惑、物流公司对托运人的建议、托运人的主体特征、心理特征、具体办理快递业务的流程信息、对物流公司的建议等几个主要方面。有助于被调查人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纠纷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并接受裁判的结果,有利于彻底化解矛盾纠纷,防止后续纠纷的发生。

  二是注重经验总结,加大法律宣传力度。2009年至今,该院先后向宅急送、联邦快递等多家物流公司发出了司法建议,对格式的快件运单履行合理提示义务不充分、运单正面的文字说明及背面契约条款不够简明流畅、快递业务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当事人的高度认同,宅急送公司回函一封并赠送锦旗一面表示感谢,北京日报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同时,该院还两次进入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就物流纠纷的预防和化解进行了专题讲座。

  三是编发《物流类纠纷实务指导》,建立物流类纠纷预防与化解长效机制。《物流类纠纷实务指导》的定位是——物流类纠纷预防的指导、法律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具体包括物流企业涉诉情况通报、典型物流类纠纷案例分析、本期法律风险防范提示三方面的内容。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涉及物流企业案件的趋势以及特点,使相关企业能够加强预防法律风险的意识,针对实践中多发的有代表性的案件进行以案说法,既对企业进行了普法宣传又使企业注重自身的管理,减少法律困惑,针对实践中易引发的纠纷的风险漏洞,向企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物流类纠纷实务指导》是审判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增强辖区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预防和减少辖区矛盾纠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