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公允价值会计在安然事件中的使用及其启示

  【论文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论文摘要】本文从安然事件中滥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案例入手,分析了安然公司利用公允价值会计造假的具体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对借鉴安然事件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几点思考。

  虽然2001年安然公司的倒闭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多方面原因,但是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公允价值第三级次的长期滥用在其倒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笔者选取安然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几个典型案例分别加以分析。

  一、案例分析

  (一)能源合同

  安然自收购几个管道公司后成为全美最大的天然气经销商,并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1990年,Jeffrey Skilling加入安然公司,并成为新公司安然金融的CEO。安然金融主要从事一种名为天然气银行的天然气交易合同的产品,而Skilling也可从安然股票的上涨中获得奖金。安然金融预付部分现金款给天然气生产商,并引导他们签订长期供气合同。Skilling坚持使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安然金融的净利润。安然公司董事会及美国SEC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同意其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当年,安然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净利就高达2.42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能源价格上涨,这些供气合同的价值也随之增加,对合同价值的重估溢价顺理成章地被计入安然公司当年的利润之中。但同时,一些合同的减值却未计入损失。例如,Sithe公司欠安然公司15亿美元的债务,尽管安然公司内部风险评估与控制机构估计Sithe公司仅有4亿美元的资产可供偿还债务,但是合同的公允价值并没有调低,损失也没有计入利润表。事实上,这些损失直到安然倒闭时才得到确认。

  (二)“批发商”投资

  安然公司对批发商投资同样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安然公司可从这些投资中分得合伙收益及股利,但这些公司的股票并未上市交易。与能源合同的情形相似,由于对批发商的投资并没有实际可参照的交易市场,其公允价值并不是建立在实际市场价格之上的。虽然SEC和FASB对能源合同要求使用公允价值会计,但是FAS115号限制了对已确认交易并有可靠价格的证券进行价值重估,并且不允许对非金融资产进行重估增值。然而,安然公司用以下方法规避了这些限制,首先把这些工程项目注册为安然的子公司,然后把这些工程项目作为子公司的投资项目,从而可以按AICPA投资公司会计准则指南的规定进行处理。这样,公允价值按第三级次的价值估价模型进行折算,使安然的管理层通过所谓合理的未来现金流量预测来操纵利润。Mclean和Elkind(2003)认为:在安然公司近20年的发展中,有近35%的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当需要额外的利润时,如果合同的价值增加了,合同就会被重估。但是,损失的计提却在不能收回的风险很大时大大地延后了。以Mariner能源公司为例。1996年安然公司以1.85亿美元账面价值记录了对该公司的投资,安然公司的会计师定期对此项投资进行重估增值以获得账面利润。直到2001年第2季度末,此项投资的账面价值已达3.674亿美元。而据安然风险评估与控制机构分析,至2001年2季度末,有4700万至1.96亿美元的价值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安然公司破产后,Mariner能源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降至1.105亿美元。

  (三)印度Dabhol国际项目及能源管理合同

  1996年,Rebecca Mark成为安然国际的CEO,她在全世界范围内疯狂地开展项目,目的是为了能得到开发项目预计现金净流量现值9%的奖金。Mark最大的项目是她于1992年任安然开发的CEO时开始的,这个项目是位于印度Dabhol的一个超大型发电厂,这个项目在印度国内受到严厉的批评,项目在经过多次磋商后搁浅了,安然公司投资的9亿美元也打了水漂。然而Mark和她的项目组成员仍以该项目预计收益的现值为基础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奖金。

  2000年12月,在Skilling成为安然主席后,他创立了一个单独的业务公司——安然能源服务(EES),任命Lou Pai为CEO。EES主要从事能源零售业务。当然,此项业务能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是政府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及现有设施可以出售。安然公司以1.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EES7%的股份给机构投资者,并以此项交易的价格(即公允价值第二级次的要求)对公司估价19亿美元,从而记录了6100万美元的利润。然而,EES的业务并不成功,部分是因为政府对能源市场并没有撤销管制,而其零售业务的损失也没有在财务上加以反映。2001年,当Pai离开EES后,安然资深会计师Wanda Curry对EES的合同进行了重估,她对13个覆盖总业务量80%的合同进行了检查,这13个合同在账面上都反映为盈利,但是Curry发现实际上这13个合同至少存在5亿美元的潜亏。例如某项账面价值记录为2000万利润的交易实际上存在7000万的潜亏。

  (四)与Blockbuster合作的Braveheart项目

  2000年第4季度,EBS宣布与Blockbuster合作为期20年的电影转电视项目。其实,安然并没有电影传输的技术,Blockbuster也没有电影发布权。但是到2000年12月31日止,安然在没有发生任何买卖业务的情况下,仍对此项投资赋予1.25亿美元的公允价值,并从公允价值的增值中确认了5300万美元的利润。同时,虽然Blockbuster对合作项目没有记录任何收入,并于2001年3月终止了与安然的合作,但是安然公司仍在2001年第1季度另外确认了5300万美元的收入。2001年10月,安然不得不对外宣称修改早先公布的1.109亿美元的利润,此事件一出,直接导致公众丧失对安然公司的信任。

  安然公司怎么能在Braveheart项目上发生这么大的公允价值估价偏差,安达信又怎么允许安然公司对外报告这些公允价值,并确认为利润?事实上,安达信对此项目做出了以下的假设:1。在12个月内该项业务将在全美10个主城区顺利开展;2。到2010年,每年都将有8个地区被纳入此项业务区域;3。将会有5%的数字信号用户,并且到2010年,数字信号用户将增至32%,完全可以支撑电影发布业务;4。Braveheart项目将有50%的市场占有率。基于以上的假设而估计每个家庭将贡献的现金流量,然后以31%~34%的折现率计算公允价值。这样的计算方法充分显示了公允价值第三级次的不合理之处:怎么能对第一次发生的交易做出或不做出这些所谓合理的假设呢?

  (五)衍生交易

  安然的衍生交易已扩展到金属、纸业、信用衍生产品和商业合同上。很多此类交易都是在安然在线(EOL)上完成的,这也使安然公司能够控制这几类市场的交易。安然经常自行设定这几个市场的价格,并以此来确定交易的公允价值。此类交易可能是安然所有业务中唯一真正盈利的部分。Partnoy分析了安然1998、1999和2000年的财务报表,他认为安然报表中所列的其他收入指的就是衍生交易收入。同时,Partnoy还发现报告中的衍生交易盈利并不十分准确,因为这些盈利都是建立在交易者对衍生合同的现值估计基础之上,而这些合同的时间跨度又很大。这些合同没有频繁交易的市场或者根本就没有交易市场,因此交易者可以用估价模型来预测价格曲线,从而轻松地对利润进行操纵。Partnoy认为:“因为安然的天然气合同交易者可以从利润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奖金,于是他们就有了通过歪曲地预测未来盈利来隐藏亏损的动机……在一些案例中,某个交易者会简单地用手工输入一些与市场完全不符的数据;在一些更为复杂的案例中,某个交易者会稍稍调整一下计算机模型中的假设条件进行估值,目的是为了让这些交易看起来盈利……”

  二、几点思考与借鉴

  (一)不适当的业绩考评机制

  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经营者极力运用公允价值的根本动力来自安然公司不适当的业绩考评机制。运用市场价值来考核经理们的贡献本无可厚非,但是不加限制、大范围的滥用使公允价值会计失去了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在本质,而成为经理们生财的工具。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安然公司的业绩考评机制属于一种正激励,即通过强化积极意义的动机而进行激励,但是,殊不知,以滥用公允价值赢得的账面利润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真正的现金流,而虚假的繁荣误导了投资者,也最终导致公司的破产和高层人士的锒铛入狱。如何在业绩考评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之间找到平衡?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业绩考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很多企业对经营者的考核并不是根据账面的利润来计量的,他们会结合一些内部经营指标进行测评,诸如内部价格、成本加成等。在有明确的市场参照物时,公允价值会计能够发挥其与市场联动性的本质特征,能够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业绩评价中起到真实、公允的作用;在无市场参照物或无活跃市场时,采取内部转移价格等客观性相对较强的计量方法,可使业绩评价既相对客观,又相对公平。

  (二)过度地开发金融衍生产品

  安然事件中的舞弊者们利用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产品挖出一个又一个“金矿”,像上述案例中的能源合同、衍生交易。此时的公允价值会计似乎成了舞弊者的帮凶,从而使公允价值会计成为业界人士声讨的对象。在此不得不提到美国的次贷危机。反对公允价值会计的人认为,正是公允价值会计把市场迅速推向无底深渊。公允价值会计受到市场有效性的影响。若市场处于正常状况,市场可以给出金融资产的合理价格,市场比会计师具有更明智的判断。但是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在极度恐慌情绪弥漫的情况下,市场并不总是正确的。当前银行、基金等做出的大量减记就远远超过了其应予减记的水平,而这些减记只是名义上的价值缩水,或许几年后这些价值会得到恢复。但大量的减记给市场带来了巨大震荡,甚至使银行破产、基金倒闭,这些影响却是不可逆转的,这正是由于使用了公允价值而导致的后果。因此,如果一个流动性和有序的金融市场条件已不具备,那么按报告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只反映了偏离均衡价值的市场价格,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公允”的价值。但是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便使用,对利润无贡献时又弃用,这显然违背了会计核算中的一贯性原则。任何一个会计主体在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时都要慎用,考虑到公允价值可能对企业利润产生波动的影响。同时,公允价值会计仅是一种计量属性而已,而过度开发金融衍生产品、滥用公允价值会计为其服务才是罪魁祸首。

  (三)过分迷信数学模型

  除第一、二层级的公允价值衡量有可供参考的活跃市场以外,其他层级的估值都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为了减少主观评价的随意性,美国的会计学家设计出了一系列价值评估模型,以期增加价值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众所周知,数学模型是基于历史数据,利用复杂的数学工具总结出来的,这其中还剔除了一些异常数据。不可否认,一个好的数学模型的确对预测未来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是,一方面,在会计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以前设立数学模型的假设条件可能已经发生改变,如果再一味地迷信固有的模型,以其进行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及客观性就会受到一定的质疑;另一方面,数学模型中自变量的输入也是一个科学分析的过程,如果被造假者在自变量输入时大动手脚,模型的因变量自然也会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笔者认为: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很成熟,商品交易还不是很活跃,如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大部分将集中在第二、三级次,如果参照国外的数学模型进行测量,一方面数学模型的适用条件我国不具备;另一方面,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还不能达到使用模型的要求,因此不妨使用确定性更高的历史成本,然后根据物价及资产现状做一定的修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模型自变量输入的随意性。

  我国运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时间不长,安然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造假对我国实施公允价值会计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各政策制定部门及监督管理部门应以此为鉴,防范及化解因公允价值会计滥用对中小股东利益造成的损害,使公允价值会计健康、平稳地在我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劲松,曾勇。论公允价值中的会计寻租[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7,(5)。

  [3]赵满红,曾勇。解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8,(5)。

  [4]George J。Benston。Fair-value accounting:Acautionary tale from Enron。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