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下会计学教学思维的几点思考
【摘要】会计准则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思想以及新方法等对会计教学思维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结合新会计准则,探讨了会计教学思维问题,并结合自身的体会,着重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核心三个方面阐述了对会计学科教学思维的理解和对会计教学相关问题的感受。
【关键词】会计准则;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核心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已经实施。这一准则体系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的新理念与特色,同时也反映了会计准则的完整性与协调性,以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性,为我国会计实务提供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这一准则的出台,对高等财经院校的会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会计学科的教育教学需要做多方面的调整。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构成了会计学科教学内容的核心,通过各个具体项目展开分析,并以财务会计报告为终结,有较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会计实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因此这次会计准则体系的全面出台也意味着需要对会计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提升。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有助于人们理智地把握教育现实,使人们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从事教育实践。教学思想是高等教育的灵魂,从微观角度而言,各学科的教学思想有其独到性与相通性;就会计学科而言,新会计准则引入的许多新观念、新思维,正在影响或改变着原有的会计理论,尤其是财务管理学科思想对会计学的渗透及融合是这次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之一。
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一直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两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从不同角度共同研究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许多内容引进了现代财务理论,确立了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法和资产计价理论,如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租赁、收入、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都大量采用时间价值和资产计价理论。这些财务管理理论思想与方法的贯穿,对会计学内容,特别是财务会计学是一个全面的拓展和延伸,可以抽离财务会计一味的繁琐和会计核算的自我循环,必将导致会计教学思想的升华。
二、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6年颁布的中国会计准则针对于以往的会计准则而言,明确了许多全新的会计理念。
首先,明示了会计目标。更为突出地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的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
基本准则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一目标的确立和理念的升华,为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会计准则体系对信息披露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容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必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从而有效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体现了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政策导向和基本原则。
其次,树立了资产负债表观。这一理念是针对于我国以往的利润表观而言的,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许多方面都有体现。按照这个理念,认为企业财富的增加不应单纯关注利润,而是应该关注资产减负债后的净资产,一定时期内企业净资产的增加,才能表明企业财富的增加,增加财富后才有义务向国家纳税,才有能力分配利润。真正的利润本质上是净资产的增加。一切不良资产是不能带来预期利益的,因此新准则主张贯彻资产负债表观。这将为会计的教学思维建立起新的思考点,从内容的多方面必须加以贯穿。
再次,就是计量属性的使用。会计准则体系强调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同时适度采用公允价值,这也是出于国际趋同的中国国情的考虑。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如果公允价值有确凿证据能够持续可靠的计量,就可以谨慎地加以运用。为此规范了资产减值计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借款费用、所得税会计、股权激励、投资性房地产、存货和资产处置、合并报表等方面的会计处理,在许多重大会计处理的理论上有一定创新,而且在核算方法上也更加完善和合理。
最后,财务会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行使其职能的载体。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财务会计报告在基本准则中单独占一章,并且在具体准则中就其财务报告编报与披露准则大约涉及10项(第28号——37号准则),充分说明了财务报告的重要性,同时报表以及附注的规范化、系统化,也增强了信息的可理解性。报告是经济事项反映的结果;是前期确认、计量的最终体现;是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关注的信息载体;是理解和分析会计信息的重要源泉。
三、教学核心
教学核心体现了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如何突出重点,以便融会贯通。
首先,教学的重心,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体系特别强调了会计计量属性概念,这原是会计研究的纯学术问题,顺应国际潮流单独确立了这个内容,这也可以说是会计实际操作的创新和挑战。特别是资产要素的计量问题,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增加了计量属性的选择,扩大了灵活运用的空间并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学教学内容应以此为重心,这也是会计学的难点所在,应着重分析原因和适用条件,以求更深的理解。
其次,教学的侧重点,应立足于资产要素。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资产减值等内容的重大调整,也意味着会计教学内容资产部分更为系统、全面。以资产要素为教学的侧重点,不仅是资产负债表观的基本体现,而且也是对其他要素理解的基础和条件。同时资产的计量问题关系到会计教学内容的许多方面,也是会计实际工作需着重对待的环节,体现其可操作性。
再次,教学的关注点,应立足于新概念的引入。会计准则的系统性及完整性,也体现在许多方面引入了新的概念,新的方法,足以说明此次会计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如:公允价值的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职工薪酬、金融工具等。这些新概念使得对会计教学内容的理解有了一定的难度,应进行必要的透彻分析,将这方面会计理论的深化作为提升会计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最后,教学的关键点,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也是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会计准则五种计量属性的提出、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于企业关联关系与合并中控股的理解,这些方面给予的较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会计职业判断的不同造成企业利润差异的情况会更加突出,容易造成会计操纵行为的发生。同时,会计准则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业务素质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会计教育必须作出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这一要求。这些都要求会计教学内容加快更新,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素质的会计人才。可通过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导入及深化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在整个会计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应注意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学科各相关课程内容影响的整合与安排,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扩大,必须在会计教育中强化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以避免可能产生的会计操纵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刘玉廷。把握规律坚持原则贯彻理念积极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建设。财务与会计,2006.11。
[3]张鸣。会计准则的历史与未来。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11。
[4]夏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新理念。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8。
[5]刘清军。试析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的影响与对策。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