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流程再造

  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是银行直接或间接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有序集合,可将其分为客户服务流程与服务支持流程。客户服务流程主要包括存款业务流程、贷款业务流程、结算服务流程、其他业务流程;服务支持流程包括与前台业务服务伴随的会计处理流程、风险管理流程、后台会计事后核算与监管流程以及非会计服务流程。会计工作也有着自身的业务流程。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业务活动密切地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交织在一起,相互补充和制约。业务流程与会计流程应该是互补关系。一笔业务填制单联凭证必然比填制多联凭证节约时间成本,给客户带来便捷,实现服务流程与支持流程效应的最大协同。会计流程如何与银行业务流程协同运行、共同推进银行服务效率,是各级商业银行需关注并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会计流程存在的问题

  银行现行记账方法与流程基本上沿袭着按手工、半手工(指手工先记录再输入计算机系统的处理方式)业务处理设计的原有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与信息技术与金融电子化下的银行业务处理还存在不相适应的诸多方面。表现在:

  (1)银行现行记账采用的单式记账凭证是按记账人员的账户分工设计的。如一笔贷款业务要填制一式四联的借款凭证,单位存款记账员根据第一联记贷款账,企业存款记账员根据第二联记企业存款账,第三联给借款企业记账,第四联作到期卡,专夹保管。单式记账凭证有利于手工与半手工下的柜员分工、事后复核、总分核算。但应用电子化业务处理后,记账已实行“一记双讫”,柜员甚至可以记住账户代码即可临柜,原有的单式凭证的优点已经失去。

  (2)原有会计流程按总账数据取得财务报告信息,造成科目成倍增加。新的计算机技术下完全可以通过进行信息标准化设计,对同一账户中不同信息属性用多维的标准化编码来分析输出财务报告信息。

  (3)传统操作方式下的综合、明细两个账务核算系统是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银行更新大机系统后,对外对内业务已由系统统一生成数据。如定期存款应计利息等业务已由总行统一计提生成信息,不再由经办行操作;综合核算被简化,明细核算得到深化,原有的手工登记均实现了电子化。

  (4)传统方式下,会计期末生成会计信息的报告模式其最大的弱点是会计信息的固定期间性、滞后性,全面采用大机系统后,各级管理行则可随时获得动态财务会计报告。

  近年来,由于银行信息网络化进程的提速,各家商业银行均引入整合了的省域大机系统,以往耗费时间的交易记录大为减少,成本得到较大幅度降低。这一结果本应促进有限财务资源的重新配置,有效地增加银行自身和客户的公司价值,但由于目前银行基础制度中的科目设置、凭证使用、账务核算形式以及多数会计人员原有会计核算观念等方面滞后于信息网络进程,使改革仍未收到预期效果。大量业务流程再造失败的案例说明,如果单纯地只改造会计流程,而忽视了会计观念再造,势必是行不通的;只有全体会计人员改变了观念,明确会计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会计流程的再造工程,再造后的会计流程才能运转正常,产生预期效益。只有转变观念才能重新构建会计流程,并借此推动银行业务系统的整体改革,搭建起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处理模式。

  二、商业银行会计流程再造的内容设计

  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是对公司业务处理程序与内容的重新设计,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四个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升核心竞争力。由于银行的前台客户服务流程和会计处理流程高度合一的特殊性,使银行会计流程决定着业务流程。新的银行会计流程应由会计组织体系、会计核算体系、会计风险控制体系三个核心部分构成。

  (1)会计组织体系要与扁平化管理相适应。建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直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网点众多,核算层次多,财务会计数据层层汇总。在各家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尚未形成时,会计数据严重失真。信息质量随着漫长的管理链条,逐环节递减。目前业内专家的观点与现行的做法是:将原“网点——支行——二级分行——省分行——总行”的会计核算体制,改变为“支行——二级分行——省分行——总行”核算体制。由于现在各家银行贷款审批权、定期存款资金等都上收到二级分行,因而会计核算体制还可以再上收,即形成“:二级分行——省分行——总行”核算模式。在二级分行辖属的任何相同支行的两个网点或不同支行的两个网点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在二级分行同一套账务体系中完成处理;各支行只要账实相符即为业务处理正确的标志;账务平衡应该为整个二级分行的账务平衡。如此进行的会计组织的改造必然会使扁平化管理成为现实。

  (2)会计核算体系要体现效率与效益的统一。银行现行的核算体系环节仍然是内部往来信息数量过于庞大。如在支付与结算业务中,对外服务虽已实现实时清算,但对内仍沿用支行与二级分行(进入总行清算中心的城市清算行)、二级分行与总行及省分行的清算往来关系。支行与二级分行之间仍需通过“待清算辖内往来”等过渡性科目处理,并要进行总行——城市清算行、城市清算行——支行两级清算。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占用了宝贵的计算机资源和财务资源,加大了会计业务处理的强度。再造后的会计核算体系,应减少内部核算环节:一是以二级分行作为资金核算基本单位,区县支行不再作为资金基本核算单位,不再进行二级分行与城区(县)支行之间的设户清算;二是取消单式记账凭证改用复式记账凭证,同时缩短柜面业务处理时间,节约客户时间,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形成效益型业务流程。

  (3)会计风险控制体系要适应银行业务创新与发展需要。会计业务属于交易密集型业务,需要在交易自动化和交易辨别方面投入大量的信息技术资源,一些高风险点需要得到有效控制,风险控制应该涵盖业务操作的全方位、全过程。银行网络设计与系统安全、结算票据的技术门槛、支付系统中的电子签名、支付印鉴的数字化、网上银行等都是风险控制的重点。同时还应加大银行即将推出的业务创新产品的风险防范措施研究。如同一清算区域内的跨行票据支付,现仍为“实物”交换,但即将创新改为正反面的影像识别,在区域以至全国进行试运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把票据节流在票据交换中心,以后则直接节流在接收行。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有前瞻性,要为业务创新保驾护航。

  三、商业银行会计流程再造后业务流程的优化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银行的经营理念、业务办理方式的转变一定要落在实处。“以客户为中心,因客户而改变”“从客户出发,为客户服务”“方便客户办理、缩减客户等候时间、提高每笔业务的效率、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这些都可以用于概括银行会计流程再造的目标,也是检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再造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尺。

  再造后的会计业务流程对全行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根植于账务处理,能够实现并增加商业银行的价值。

  (1)商业银行会计流程再造的基本出发点是打破目前仍然较长的业务处理“链条”,消除原有制度形成的“羁绊”。对一些银行的调研显示,支行单独核算、“自成体系”存在两方面的弊端:一是造成核算工作量成倍增加,降低了业务处理效率;二是支行间的人财物不能通盘利用,造成要素资本浪费。再造会计流程后对银行内部的贡献是节约计算机资源、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对社会的贡献是节约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节约整个社会的时间成本。

  (2)依据上述整体思想重新设计整合计算机系统,使以往耗费时间的账务记录程序缩短,时间成本至少比原来降低三分之二左右;会计资源与人力资源得到重新配置,柜员、业务经理可以有更多精力用于和客户沟通,参与到银行价值增值活动中。银行会计流程再造后的效果用图1揭示如下:

  (3)目前企业电子银行还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商业银行要在研究提高风险防范技术的同时,积极开通企业电子银行。银行与客户网络连接后,可以将结算、业务信息直接传送到客户计算机终端;客户办理结算、转账业务即时通过电子结算系统完成。作为社会交易活动的中枢,银行自身业务效率与速度的提高是和客户乃至社会效率、速度的提高是紧密相连的。银行会计流程再造可以实现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自身效率与社会效率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夏鑫:《商业银行会计流程再造初探》,《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第10期。

  [2]张福荣:《商业银行会计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