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新会计准则对销售行业的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不同方面对销售企业带来的主要影响及深远意义。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销售行业;深远影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提升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地位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新会计准则的创新对销售行业的影响

  (一)新增加的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对销售行业的影响

  基本准则第九章对会计计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规定,除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已有的计量属性外,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明确规定“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模式符合会计发展的趋势,能够较好地反映销售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与历史成本等其他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能够直接反映销售企业有关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有关负债所牺牲的未来经济利益的信息。

  (二)变更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对销售行业的影响

  新《》第14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现行准则中所允许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规定。所谓“后进先出法”,即销售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参考的是最近购入的原材料存货价格,而“先进先出法”,则是参考最早购入的原材料存货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显然扩大了销售公司的利润率,而用“先进先出法”,则缩小了销售公司的利润率,原材料价格上升则反之。可以说,“先进先出法”更侧重于反映销售公司长期的经营情况。

  (三)取消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对销售行业的影响

  新的《》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资产减值计提是此次修订的重点。这条新规定截断了销售公司调增利润的一大途径。以前,有不少销售公司都在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特别是一些ST销售公司,往往在前一年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又在第二年以种种理由进行转回,造成盈利假象,其实销售公司的主营仍无起色。新准则一经实施,转回的准备无法体现为利润,这种手段无疑将失效。

  (四)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销售行业的影响

  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减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销售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五)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销售行业的影响

  《》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会计准则彻底改变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此前,销售企业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或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这里的债务法为损益表债务法。而新准则明确废止了以前的会计核算方法,要求销售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扩大了可转回差异的核算范围,以前的损益表债务法只核算时间性差异,不能处理非时间性差异以外的暂时性差异,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核算所有的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和非时间性差异以外的能转回的差异。在这种方法下,直接得出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

  (六)变革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对销售行业的影响

  与《》相比,新的《》准则的变革与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合并报表基本理论和合并范围的变化。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多地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要求对所有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销售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

  第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目前中国的销售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利润操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双方可以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是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发育的实际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可信度。

  这一变革,将对销售公司合并报表利润产生较大影响,阻断了一些销售企业利用分离若干子公司,缩小持股比例,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业务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粉饰企业集团业绩的惯用伎俩。与此同时,新准则也可以防止一些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七)扩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对销售行业的影响

  在新《借款费用》准则中,扩大了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如果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构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构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可以作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这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构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并且,如果相关资产的构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也允许资本化。另外,借款费用扣除项目规定更加严谨科学。

  二、新会计准则对销售行业发展的深远意义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地提高销售行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规范销售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从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或预测。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境外销售市场信息的可比性

  目前,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而且最近几年趋势越来越明显。截止到2006年,已经有97个国家表示将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活跃在国际贸易和境外资本市场的中国销售企业更需要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从而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靠的财务信息,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正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巴爵士在2006年2月15日新准则发布会上的致辞中所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这将使投资者更加信任中国资本市场和财务报告,也将进一步刺激国内和国际资本投资。对于正在全球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中国销售企业来说,企业会计准则获得国际认可有助于降低企业在海外经营时遵循不同国家和地区会计标准的成本。”

  (三)有利于中国销售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中国的销售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按老制度编制的报表,与按国际标准编制的报表差异很大,业绩反映明显不同,必然影响国外投资者对数据真实性的信任。对于有海外上市计划的中国销售企业,国内、国际准则的不同是这些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一大障碍。为克服这一障碍,中标销售企业不得不编制多套财务报表,编制成本巨大,同时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向投资者解释两项会计标准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进一步增加了融资成本。

  (四)有利于销售企业科技创新

  新准则将无形资产的开发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即费用化;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能够满足相关条款规定时,可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无形资产。在旧会计准则中开发阶段的支出是不能资本化的。开发费用资本化将显著提高科技销售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提升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从而促进销售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会计准则的这一调整一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另一方面也鼓励了企业科技创新,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政策扶持。

  (五)提高销售企业的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

  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引入和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的出台,要求销售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大量涌现,新准则及时对衍生金融工具提出了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要求,将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的风险。新准则对销售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有利于销售企业和广大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促使销售企业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监督与约束机制,完善治理结构。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销售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新准则的实施对我国销售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笔者相信我国销售行业一定能够尽快适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赵君双。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季报的影响[J]。财务与会计,2007(6).

  [3]许拯声。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