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本效益;激励与约束机制;治理对策
论文摘要: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影响了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其原因是成本效益、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治理对策为:建立内部及外部约束机制,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培育成熟的会计信息使用群体,加大对虚假会计信息的监管和对失信人员的惩处力度,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市场淘汰制度,完善民事赔偿制度。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因此,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然而,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大量存在,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制约效应已经显现。因而,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1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调整时,需要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企业的各种信息。会计信息失真使其对决策的作用大大降低,以此为依据做出的宏观经济决策调控力度必定是软弱的,难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1.2制约国有企业改革的正常进行
实现产权明晰,必须进行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要使用会计信息;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经营者绩效和评价问题,要利用会计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搞好兼并、分割、破产等也需要会计信息;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也需要可靠的会计信息。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失真必将形成制约国有企业改革的瓶颈。
1.3造成投资者的盲从并俊害投资者的利益
会计信息是指挥闲散资金向生产领域投资的指挥棒,投资者对企业进行股权或债权投资时,是以企业真实、合法的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否则,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就成为一种冒险,势必损害其利益。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成本效益的不对称
根据经济学原理,只有当企业从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中所获取的收益大于其披露成本时,企业才会主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常成为制约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信息披露成本主要包括提供信息的成本和竞争劣势成本二提供信息的成本是指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大部分的信息使用者总是期望企业披露的信息能够越多越具体越好。竟争劣势成本是指竟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调整其经营策略或谈判策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引起的成本。这些信息的披露越是充分详细,就越有可能导致竟争劣势而增加企业信息披露的成本,因此企业在披露此类信息时往往予以淡化或含糊其辞,甚至不予披露,而此类信息却是投资者决策其投资时特别关心的最具相关性的信息。现实中,企业在面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与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这一矛盾时往往选择了降低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因而导致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
2.2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行为。产权指的是人们所接受的、与物的使用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实际上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激励机制的缺乏使经营者心理上的不平衡或物质上的不满足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而约束机制的缺乏则导致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过多的权力且缺乏有效监督,这样,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预期收益很大而预期成本很低,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从而促成了经营者的违规行为。
2.3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根据科斯奠基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由于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契约的双方,即作为委托人的资产的所有者和作为代理人的资产使用者。在契约履行过程中代理人成为企业的“内部人”,而所有者(股东)却成为“外部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则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目标也不相同,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代理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追求一些非物质性因素(要求增加闲暇时间、追求在职消费)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如果因提供虚假信息而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所得到的利益,总会有人在利益的驱动下艇而走险。
3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3.1建立内部约束机制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会计基础。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则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财产物资和经营行为。
3.2建立外部约束机制
完善《会计法》《证券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责任,制定有关信息质量管理法规,对管理人员提供伪劣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以维护法律的尊严。
3.3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逐步培育经理市场,建立和完善对经理人的绩效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将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等老三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新三会予以整合,明确划分责权,形成有效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3.4培育成熟的会计伯息使用群体
证券市场上严重造假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往往被妙作,受到追捧。这说明会计信息使用群体还不成熟,缺乏成熟的证券分析师、财务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必须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使其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运用其对财务信息的较强解读、反馈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积极作用。
3.5加大对失伯人员的惩处力度
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处力度是通过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提高其专业判断能力,增强敬业精神。同时加强对虚假会计信息的监管和对失信人员的惩处力度,努力提高会计行业的公信力,营造良好的会计行为环境,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6让盗规者付出离用的代价
让违规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在于制定严格的市场游戏规则,逐步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错误和舞弊责任追究制度,从法律、内部行政、经济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会计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政权机构进行约束,真正达到证券市场的共同管理、共同负责的目标;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市场淘汰制度;完善民事赔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