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合肥招商引资的效能革命

  今天我们继续关注“一保一控”目标下的中国经济。加工制造业从沿海向内地的产业转移,让很多内陆城市看到了新的希望。但怎么才能顺应这个潮流,把机遇转变成现实的动力?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个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脱颖而出的城市:合肥。

  客观讲,在全国省会城市当中,合肥以前形象并不突出,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它是全国最大的县城,然而,如今的合肥,已经让人刮目相看,有一组数字可以印证:2008年上半年,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合肥有多项经济指标名列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都在20%以上,尤其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了57.3%,地方财政收入增幅51.9%,合肥算得上是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双冠王。实际上,就在创造这些辉煌数字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这两年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都陆续落户合肥,它们的到来,给企业和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大型企业集团陆续落户合肥,为合肥带来怎样变化?

  记者:“这里是格力电器合肥公司,大家可以看到厂区还在建设当中,格力电器在这的投资最终将超过12个亿,将把这里建成除了珠海总部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

  魏某强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格力电器在全球的第四大生产基地,由于工厂还处于建设当中,记者暂时还不能进入车间进行拍摄,但实际上合肥公司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成功投产。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筹备组组长魏某强:“我们这个厂房,包括那个厂房是去年4月底才动工的,像这两个厂房是去年5月份才动工的,我们后面那个,那个物流中心是去年8月份才动工的。”

  魏某强说,从开工到生产出第一台空调,格力在合肥只用了一年时间,这也创造了格力建设速度的全新纪录,正是这种速度让格力今年在华东地区赶上了夏季市场,迎来了开门红。

  魏某强:“就是我现在,我现在已经满负荷,已经达产了,满负荷生产,也都不能满足现在华东的需要,因为这个老百姓非常欢迎,一直都是没有库存。”

  和格力一样,一家名叫欧力电器的公司也正在建设,不过他们进行的是扩建,公司负责人说,欧力电器是一家新兴品牌,主要生产冰箱、冷柜等产品,投资商来自于浙江,公司虽然只成立了刚刚两年,但运行状况非常良好。

  张某琚:“就今年上半年,它的产销量与去年同期增长了3.5倍,销售收入增长了四百以上,那么甚至今年旺季季节出现的供不应求,就是我这个整个企业处于良性积累的发展阶段。”

  张某琚说,这种良性积累增强了他们投资的信心,今年十月份欧力电器将再投入九千多万,建设第三期工程,届时这里将形成一个产业园区。

  张某琚:“投入以后整个产业园的产出,从整个产品结构上将有商用的,将有海外的,还有国内的这样一个三个层次,那么从我整个的产业布局,在整个冷链的行业当中,各种产品的链条将会更加长。”

  合肥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合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全球每6台冰箱、洗衣机中就有1台是合肥制造,2007年,合肥拥有家电及配套企业500多家,产值超过300亿。

  合肥市招商局局长蓝某天:“我们的家电,应该说现在,目前来讲,比顺德,比青岛,还稍微的差一点,但是我们有信心,在两年以后,三年以后,可能又有赶超的机会,为什么?你像我们,目前在合肥发展的,海尔、长虹、格力,美的,华凌,美菱,荣事达,三洋,欧力,尊贵,万宝等等,十几家全国知名的品牌都聚集在合肥。那本身主机厂这么多,那就带来了这种产业的配套的能力,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强大的一个,一个很大的一个吸引力。”

  这家总部在上海的企业就是这样被吸引到了合肥,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合肥生产基地是2006年动工兴建的,公司里的多数管理和技术人员都来自于其它电器企业。

  安徽尊贵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某生:“那么我们集中了有很多是美的的,海尔也做过,在新飞,在美菱在很多企业做过,可以把每个企业的一些优点可以在我们这地方来集中,把我们这个优点可以集中发扬光大,对我们的成本,对我们的新产品的开发,对我们的生产都有很大的帮助。”

  胡某生说,除了管理和技术岗外,他们公司还创造了1000多个普通就业岗位,一位工人名叫王某文,家住合肥长丰县,原来一直和爱人在上海打短工,孩子在家里没人照顾,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去年王某文和爱人来到了尊贵电器。

  安徽尊贵电器有限公司王某文:“在这能照顾孩子,收入不一定能外面低,工资还可以。”

  这是他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如今夫妻俩每个周末都能回家照顾孩子。

  王某文的女儿王某茹:“以前在上海一年才能见到,现在周末都能见到,我学习有信心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安徽,合肥率先实现了历史性的一个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劳务用工输入大于输出。

  合肥市财政局局长李某好:“以前,我们合肥对于县、区考核有一个指标,就劳动力输出多少,现在这一指标不但取消了,我们劳动局要去周边的城市劳动局商量,你给我这个引进劳动力,因为我这个企业入驻数量太多了,用工量非常大。”

  [NextPage]

  合肥究竟用什么在吸引企业扎根?

  刚才看到的,还只是家电这一个行业,如今合肥能在全国排名前列的,还有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化工、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等七大产业,合肥经济迅速崛起,离不开沿海地区滚滚而来的投资,2007年,合肥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70个亿,其中87%都来自于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市,有人说,合肥能在产业转移中成为桥头堡,是因为它占据了区位优势,的确,如果我们以合肥为中心,在地图上画一个圆,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可以覆盖中东部七省一市5亿人口,消费旺盛,潜力巨大,然而,我们仔细看看,可以发现,在这片区域里,比合肥更具区位优势的城市还有不少,为什么沿海地区的企业和资本一路走来,最后还是愿意把根扎在的合肥?再来看看合肥到底还有哪些吸引它们的地方。

  在格力电器合肥公司,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用了三年时间,考察了十多个城市,最终还是选择把工厂建在了这里。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筹备组组长魏某强:“一个是你运输成本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你到夏季,旺季的时候运输的话本身也比较紧张,再有旺夏季的时候洪水什么之类的也造成一些影响,交通不畅,再有大家都知道,原油在不断的涨价,原油以后是只会涨不会跌的,什么线材之类的,以后运输成本比较高,而且还比较远,也不接近市场。”

  魏某强说,他们曾经测算过,在合肥每生产、销售一台空调,成本会降低三十元钱左右,然而,魏某强强调说,最终决定他们下决心选择合肥的,却并不是这些。

  魏某强:“不光光承诺是表现就说对你一些承诺,一些表态,而且他实实在在在建设过程中间,我们要办很多手续,包括我们涉及到要跟水电、一些基础设施,以前政府部门都是比较不太好办的,而这一次呢到了合肥之后,他们好多东西都是在帮我们办,甚至于跑到我们前头去了。”

  魏某强告诉记者,与其它城市相比,合肥的土地、税收政策并不是最具吸引力的,然而,合肥提供的服务却别具特色,从工程开始上马,当地就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负责在现场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还专门有人负责提供政策服务。

  魏某强:“专门帮我们跑,跑完了,有时候拿到我们这里,我们帮助盖章就行了,还有好多部门,我们都还不认识,我们都不认识,把东西都已经给我们办好了。”

  魏某强说,正是这种服务让他们创造了一年投产的纪录,在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也向记者讲述了这样的事情,几年前原材料和产品在进出关时,都需要工作人员到海关跑手续,而现在他们只需坐在办公室里,海关人员就会主动找上门来。

  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事业部部长张某树:“这个叫做效能革命、效能建设,那么现在这个比如市里办事的机构它这个办事效率和服务这样的一个意识,就是说特别好,这是我们就是作为企业的使这个叫经营者感觉到特别的明显。”

  那什么是效能革命,在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记者有了这样的发现。

  记者:“这里是合肥市的行政服务中心,类似这样的窗口敞开式办公,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不过我们在这里了解到很独特的一点,一个项目在这里审批,如果没能找到相关职能部门的话,反而这个审批会变得更顺利一些。”

  在行政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来自规划、国土、消防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联合办公,对一个投资项目进行审批,服务中心负责人说,无论什么原因,如果有职能部门接到通知后没有到会,那么就视为审批通过,准确的说法叫做缺席默认制,并且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都由该部门承担。

  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朱某利:“有一次就是我们一个贵都花园,贵都花园当时,因为它消防涉及的消防部门,消防部门他当时在省政府开会,是因公,但是我们既然制度定下来了,我们就要一定的坚定不移的执行这个制度,你就因公的话,那么应该讲一下,那么我们也不能够改变,因为都通知过了,他是临时告诉我们因公,所以后来就视为缺席,不过他们很不错,12点散会以后,就立即跑来了,跑来过就中午的时间,就是把这个手续给它补办掉了,从那以后呢就是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除了缺席默认制,在软环境建设当中,合肥市还推出了超时默认制,全程代办制和特事特办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自己的信箱、联系电话公布在服务中心门口,随时接受监督,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某龙告诉记者,他每天再忙,都要看一下信箱。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某龙:“平均现在好了,现在平均一天平均下来,我指这方面的信,一天也就收到市里面的这信,一天平均我,现在少多了,现在一天也就是一两封。”

  在采访中,许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给这些制度起了个名字,叫保姆式服务,事实上,合肥市这个“保姆”做得远不只这些,这家企业叫万润食品,今年年底建成后,可带动上万农户增收,公司负责人说,公司最早起家就是在合肥,但因为当时的环境不尽人意,后来整体搬迁到了南京,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他们又回到了合肥。

  合肥万润食品有限公司外协经理司某华:“你在土地投资,或者这个基本建设投资,这个各方面投资,他都还给你补助,这个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司某华说,就拿环保投入来说,只要通过环保验收,可行性报告等费用可以由政府报销。

  合肥万润食品有限公司外协经理司某华:“不是钱的钱的问题,企业要投这么大,你要几百万,几百万不要也那么个问题,我们的集团公司也,资金不是太缺,关键这个政府服务很好。”

  合肥市委书记孙某龙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们推出的创新服务之一,在合肥,政府对37项省及省以上单位收费项目打包,统一买单。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某龙:“它更大的一个好处是什么,提高了办事效率,我内部讲这37个收费,你就要盖37个戳,这要盖多少天,你再快也得盖多少天,现在就一张单子就OK了,反正我来给你买单,就一张单子一秒钟就OK了。”

  合肥市市长吴某荣告诉记者,以今年为例,由政府买单的这37项收费总共支出是一亿多元,但他们经过计算,这笔开支的投入产出比是一比五,甚至更高。

  合肥市市长吴某荣:“那么我们算下来每个企业大概提前两个月可以进行投产,提前两个月进行开工,那么看起来呢我们财政付出了一笔钱,实际上总的算下来的话,我们付出的钱大概1:5,1:8的回报的,因为企业两个,提前两个月投产,带来的税收,带来的就业,带来的社会效应,消费的社会效应还是很大的。”

  [NextPage]

  合肥市城市环境建设上的一条四两拨千斤的新路

  这几年合肥招商引资一直在进行三级跳,2005年是200亿,2006年是330多亿,2007年达到570亿,而今年上半年就高达420多亿,并且第一次出现了劳务用工输入大于输出的历史性转变,这个基础并不雄厚的城市,能否承受企业、资金、劳动力如此快速地聚集?合肥市在城市环境建设上,摸索了出一条四两拨千斤的新路。

  姚某峰是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三年前他被调到外地,最近刚回到合肥,姚某峰说,在这几年中,合肥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某峰:“应该说增加了外商投资的信心了,因为当地的各方面都在变化嘛,如果企业的话,也会趁势而上吧,加大佳通的投资,佳通下一步的话,也正在做一个100亿工业研究规划。”

  姚某峰说出的也是大多数合肥人的感受,合肥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6年以来,合肥市新建扩建道路211条,桥梁90座,三年来合肥累计投入26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那么这些钱是从哪来的?

  合肥市市长吴某荣:“你比如说我刚来当市长的时候,那么政府拿一千万都拿不出来的,就国有企业一千万都找不到的,我天天为钱犯愁,后来想这么大一个是政府没有这个,后来就问有的同志财政部门,我们政府到底欠多少债财务部门也说不清,因为它多头管理。”

  吴某荣说,和许多中西部城市一样,合肥原来在建设资金使用上多头管理,建设、交通、水务等各自为战,2006年初,市里直接用于城市道路建设资金不到一亿元,面对这种状况,合肥市把分散的投融资平台进行合并,成立了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对资金统一使用。

  合肥市财政局局长李某好:“那么以它为载体,充分地调动社会资本,包括金融资本,来共同用于合肥大建设,那这几年总的投入会接近260个亿,我们政府接近一半,社会资本接近一半,就极大地改善了合肥市的交通。”

  李某好,经济学博士,合肥市财政局局长,合肥市建投集团的负责人,李某好说,在这近260个亿投入中,政府只拿了一半,其它的都是社会资本投入,那么这些社会资本是通过什么方式撬动的。

  李某好:“假定一条道路,你比如说假定要20亿的投资,那么我可能政府,我是分十年去投资的话,我一年投资两个亿,也就是说我今年拿两个亿出来,那么我这一条道路就能建起来,因为我政府这个通过今后的这个产销收入,我每年安排两个亿给你这个社会资本,所以这个社会资本,既保证了这个收益,那么我也保证了基础性投资,能够适度超前,一次性给它解决完。”

  李某好说,基础设施建设必然能改善城市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带动财政增长,最终反哺城市建设,政府要做的就是推动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建投集团在组建之初,由政府投入启动资金,之后完全是市场化操作,一座高架桥叫金寨路,是合肥市有史以投资规模最大的市政工程,总投资超过10个亿,按往常的建设方式,合肥市根本无力承担,建投集团把这个项目打包后,与金融部门直接对接。

  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营业部总经理汪某健:“应该说整个的这个项目的运营和这个项目周期的管理,让我们感觉到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我们认为这个贷款的还本付息是有保障的。”

  如今,金寨高架已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合肥的交通状况,利用这种模式,合肥市最多的时候有44条道路同时开工,所有的断头路全部打通,日立建机的张某树告诉记者,原来从他们公司到市内要半小时,如今路通好后只需要十分钟,环境的改善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他们正计划四年后产量增长到三万台。

  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事业部部长张某树:“因为我们达到30000台这么一个生产力的话,你想是一个什么概念的话,现在就是说12000台是75个亿,但是说30000台的话,现在翻三倍,也就是达到200个亿。”

  合肥市提供的数字显示,2007年,全市招商引资企业共入库税收10.06亿,预计今年招商引资企业税收可实现16.78亿,同比增长66.8%,农行安徽分行营业部总经理汪某健说,现在来看,金寨路项目的经营完全正常,并且这种建设模式还有效地控制了形象工程。

  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营业部总经理汪某健:“因为你整个的债务水平是透明的,是公布了,那么你的偿还的,偿还资金来源必须要有一定保障,否则你就会超过合理的负债水平。”

  合肥市财政局局长李某好说,2006年,城投集团还成功发行了企业债券(资讯,行情),丰富融资手段,提升融资能力,现在合肥市财政的债务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

  合肥市财政局局长李某好:“那么合肥市财政2004年刚过100亿,2007年过200亿,2008年有可能过300亿,那么明年是过400亿这样子,所以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良性循环。”

  合肥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通过人大立法对种种改革措施进行规范,通过地方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保证它的可持续性。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某龙:“包括我们实际上有很多就是和谐社会里面这个公平正义的理念,招投标就要营造一个机会公平,起点公平的这样一个环境,包括土地也是,像合肥市的土地出让都是这样,你不用认识书记,不用认识市长,没有什么有形、无形的壁垒,你就凭你的实力你去竞争,这样恰恰反而是对全体投资者的最大的公平,我觉得公平才是最好,最根本的投资环境。”

  从合肥的变化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步。无论是从我国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的产业转移,还是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进行的国际化产业转移,一批新的经济板块都在这种作用力下,迅速崛起。今天我们就再来搜索一下,看看国际上还有哪些新兴市场同样面临着产业格局调整的机遇。

  虽然,越南正在经受一场金融风波的考验,但越南的加工制造业对欧美、日韩等地企业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纷纷在越南投资建厂。不少纺织、服装、玩具企业都看中了越南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当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的信息产业也崭露头角,日本就有七家信息系统公司与越南联合合资建立了软件公司,着手开发企业内部管理软件。

  除越南外,一些对成本依存度较高的产业也有向印度、捷克、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加速转移的势头。像大众、丰田等国际汽车厂商,就纷纷加快了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建整车厂的速度。而面对新的产业升级调整的机遇,这些新兴市场也是大开国门,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比如泰国政府为将泰国打造成为“亚洲底特律”,就在承接汽车产业转移方面提供了种种优惠。像要求优待外资,废除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率的限制,降低关税等等。

  半小时观察:公平才是最好最基本的投资环境

  正像我们搜索中发现的那样,随着国内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周边一些新兴市场凭借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低廉的劳动力,越来越与我们形成竞争之势。但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倒退回去,继续走成本竞争、低价血拼的老路,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把优势继续留在自己手里?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选择投资地点的时候,也是这样。劳动力、土地这些有形的账企业肯定会算的一清二楚,但很多无形的账,它们心里也很明白。投资环境、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制度创新,这些要素可能比简单地降低税费和地价更能吸引企业的眼球。老实说,招商引资对无论哪一个地方,都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靠什么来打动企业,靠什么把企业变成地方经济的发动机?很多时候这也是最让政府头疼的问题。合肥市委书记孙某龙说,公平才是最好最根本的投资环境,而合肥经济发展的亮点正是想方设法把地方的长期利益与企业的成长目标捆绑在一起,为企业创造出一个公平合理的良性空间,最终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