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年12月2日)

  (2000年12月2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环境规划、保护、勘查、监测、开发利用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地表至地下人类活动所涉及的空间环境以及地质灾害、地质遗迹等。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第四条地质环境保护实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的方针,坚持谁利用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市、州(地区)、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计划、环保、建设等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鼓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普及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对在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地质环境规划

  第七条县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地质环境保护利用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跨行政区域的地质环境规划,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第八条地质环境规划应当包括地质环境现状、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环境监测等内容。

  第九条地质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水利、交通、城乡建设等规划在批准前,应当征求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地质环境保护内容的意见。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十条制定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国土综合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规划,应当进行区域地质环境评价。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在选址阶段应当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十一条从事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并经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标准审查认定。

  第十二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当按照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进行。评估结果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定。评估报告应当按照国家地质资料汇交规定汇交。

  第四章地质环境保护

  第十三条工程建设、矿山开采应当保护地质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十四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规定,向县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地质环境保护年度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采矿权人修筑尾矿库、拦渣坝等工程设施,应当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因采矿造成含水层疏干、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