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互联网金融犯罪判刑标准是什么

  一、互联网金融犯罪判刑标准是什么

  金融犯罪贪婪性增强,犯罪数额越来越大,对经济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远非其他经济犯罪可以比拟,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犯罪数额巨大,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案值一般在几千元、几万元之间,上百万元的仅为个别现象;进入九十年代至今,数十万元的案件较为普遍,数百万元、数千万元、上亿元的案件时有发生,其数额之大,损失之巨,令人触目惊心。

  2.情节严重,损失一旦发生,将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无法挽回和弥补的后果。

  二、互联网金融犯罪背景下刑事司法的应对之道

  1、重视司法的理性克制并坚持罪刑法定原则

  互联网金融展现出了高度的开放性与创新性,然而,在规制此类金融犯罪的刑事司法过程中,则应当秉承理性克制的理念,拒绝一拥而上式的冲动性司法,根据犯罪的本质以及罪刑法定的原则,明确刑法制裁的法律依据,严格区分罪与非罪。对于尚不构成犯罪的一般违法行为,则应通过行政等其他途径予以处罚。具体而言,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刑法用语的含义,并将符合该含义的互联网金融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将其他行为从犯罪圈中排除。

  2、加强司法专业化并提高案件审理质量

  鉴于互联网金融犯罪建立在网络技术与金融技术的基础之上,故该领域的犯罪呈现出较强的专业化程度,具有较高的认知门槛。因此,在刑事司法过程中,一方面要借助于该领域专业人士的知识技能,建立专家库;另一方面应通过提高相关司法人员在该领域的专业化水平,设置专业合议庭,从而实现对事实审查、证据认定以及管辖等程序问题的科学界定。

  3、提倡案例指导制度并以此解释法律

  制定法具有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结构科学等优点,但也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缺乏周延性、具体性、应变性等。在刑事领域中,对于传统犯罪,制度法的上述局限性尚不明显。但如互联网金融犯罪这类复杂多变的新类型犯罪,则制定法的劣势尽显。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其弥补方式主要包括:确立法律原则、制定法律解释、认可社会习惯、确定类推制度、设立兜底条款、创制判例制度等。其中,创制具有判例法色彩的案例指导制度是最为全面、最为有效的弥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