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从世通造假案的发现看我国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我国内审的发展历程

  纵观我国内部审计,其监督职能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程:

  从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在全国范围开展审计工作开始,到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的颁布以及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实施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发布,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一直被强调为双向监督,即既代表国家对企业保证国家财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又代表企业对企业其它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这种审计制度虽然在维护国家财产安全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份严重制约了审计效率的发挥,在这种客观情况下,国家又适时地发布了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解决了内部审计既代表国家,又代表企业的两难选择,使内部审计成为组织(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这样就理顺了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使它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发挥作用。

  如何发挥内审的监督职能

  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是内部审计发挥监督职能的基础,那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这种监督职能呢?这就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基于现代企业委托代理理论,这个公司治理机制应该包括以下部分: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这里,我们假设董事会里不存在舞弊的情况,即这个治理机制的其它部分是有效的)。在这个机制中,我们要强调的是审计委员会,它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应该是联结董事会和内部审计的最有力和最便捷的通道。内部审计要行使这种监督职能,就必须通过审计委员会把监督的信息报告给董事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人员不被本单位经营管理者所操纵,而是代表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那么世通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虽然世通舞弊案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致命缺陷:执行董事埃伯斯和苏力文在董事会中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占董事数四分之三的独立董事基本上听命于执行董事;内部审计理论上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但实际上直接接受首席财务官苏力文的领导。然而却不可否认如果没有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人员辛西亚·库珀等三位揭秘者便投诉无门,更不用说通过董事会揭露世通造假的黑幕了。所以说审计委员会不可或缺。

  其次,内部审计应走职业化的道路。根据社会学家库尔特根的观点,职业化应具备三大类特征,第一类是一般特征,它包括:有需要一定的广泛而严谨的培训才能获得的执业技能,而且执业人员应通过考试展示其执业能力;有一个声誉显著的协会来代表和组织众多的职业人员;通过职业道德准则来维护职业的正直与诚实性。第二类是与社会相关的特征,它包括:职业所提供的服务是利他的;职业人员在某些事务领域具有职业权威性,并且需要对其职业判断承担责任;职业服务是维护公众利益所必不可少的;职业资格需要认证,并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职业人员为各个客户提供服务时具有独立性。第三类是与客户相关的特征,它包括:职业人员与客户之间具有受托责任关系;职业人员能公平地服务于顾客,不存在任何特殊利益考虑;职业人员的服务能够得到固定的报酬。我们说只有职业化,才能使内部审计市场化,才能形成社会公认的内部审计人才标准和人才市场,才能形成社会公认的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和内部审计人员行为规范,也才能更好地行使其监督职能,更好地为组织服务。

  再来看看世通,如果内部审计走的是职业化的道路,就不会受首席财务宫的领导,不会把财务审计的职能外包给安达信,使审计监督职能被弱化,也就不会使提出的改进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的建议被置若罔闻,从而也就能更早地发现舞弊。

  综上所述,只有让内部审计回归企业内部,为增加组织价值服务;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且走职业化的道路,才能在其评价职能基础上更好地行使其监督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