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深圳“断供潮”绵绵不断,仲裁案例已逾600宗

  今年7月引发轩然大波的“断供”风波此前被斥为“炒作”,有官方称认可的仅有一例,此后,“断供”一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场风波看似平静下来。

  表面平静之下,暗流仍在涌动。

  11月27日这一天,两起涉及“断供”的案件分别在深圳市中院和宝安区法院审理,而本报对前一轮“断供”风波中列为焦点的楼盘回访调查显示,这些楼盘虽然还没有大量进入司法程序,但也有不少已经出现断供的诉讼。

  此外,来自深圳仲裁机关的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目前,仅进入仲裁程序审理的断供案件就已经逾600宗,而且不少是业主缺席审理直接放弃。

  断供案占仲裁委案件三成

  11月24日,在深圳市仲裁委,一位负责审理案件的负责人打开桌上的电脑,上面每个页面10个案件,其中经常出现六七个均显示为“借款合同纠纷”。“这就是断供啦”,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他透露,自今年以来截至目前,仅该委审理的断供案件就已经超过所有案件的30%,在600宗以上。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因为以楼盘质量以及办按揭等问题提起的解除合同的事实上的“断供”纠纷。

  从所涉楼盘的分布来看,深圳各区均有涉及,既有新开发的楼盘,也有原来的老盘。从断供的时间看,南山的一个盘是今年3至6月未还供,罗湖泥岗路的一处房产为今年4月至7月未还,福田区梅林的一处房产也在该时间之内。

  深圳周边城市亦受断供影响

  虽然由于统计口径和较为敏感,深圳法院方面没有统计数据,但本报获取的来自多家法院多份已经生效的裁判文书显示,进入法院审理的“断供”同样不在少数,甚至包括周边的东莞,也有20余深圳业主委托律师提出“断供”。

  深圳一家银行中层向本报透露,大面积断供没有出现,但零星的个案一直都有,也曾有某楼盘业主发函表示要断供,但他们银行方面态度也较为坚决:要断就断吧,反正不影响收楼!

  断供案件区域为还不局限于深圳,在房价一路高涨时,深圳周边的东莞、惠州、中山同样成为投资客的战场,如今硝烟平息,也留下不少后事待处理。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兰天告诉本报,他已经接受深圳64户业主的委托,处理与东莞两个小型楼盘的“断供”,其中一件已经立案,一件已经开庭审理尚未判决。

  ■个案

  无奈的断供

  炒房客填不上供楼无底洞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A先生是职业股民,此前通过炒股也赚了些钱,后来认识了一个地产中介的经理,在中介的介绍下,2006年底投身到楼市中,通过炒作短期盘,小发了一笔财。

  因为前期顺利,A先生越炒越大。去年四五月间,他单独吃进南山区的四套房,还跟其他人合伙一起买了两套,都是市值一百万以下的楼盘。没有想到的是,股市暴跌让本无固定收入来源的A先生资金链缺乏及时的补充,而房价的持续走低也让他的几套房全部变成了“负资产”。

  为了还上月供,A先生想尽了办法,包括通过信用卡套出7万元现金,还向朋友借了十几万来供,但信用卡到期后,银行首先发难,要他还钱否则告信用卡诈骗,亲朋好友借的钱也无法填补每个月3万多元要供一二十万的“无底洞”,他已经有两个月没有还上月供了,这个月的20号,就是第三期,之前他一直还在坚持,但“这次再也供不起了”。

  银行方面自然也不希望他“断供”,但囿于银行管制政策的严厉,也只能给他提出如果利率下调30%,能否继续供,A先生的回答是:不是不想交,实在没钱交了,只能等着被银行“收楼”了。

  无赖的断供

  赚钱炒家直接抛弃“负资产”

  仲裁机关另一位负责案件审理的人士点开电脑里一份份或正在审理,或已经做出裁决的文书显示,不少均为被诉方缺席,“这些人就属于已经主动放弃的恶意断供,庭都不来开了”,他说。

  “恶意断供”者一类是赚饱了的职业炒家,一位地产中介还告诉本报,她熟知的几个职业炒家,前期炒楼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后面出现“负资产”,即使是首期付了十来万,也就不要了直接“断供止跌”。

  另一类是违规操作者,另有地产中介透露,有一个同行的区域经理,只花了几万元的首付就炒作了四五套房,后来一看成为“负资产”,立即“断供”,对他来说,损失不过区区几万元,心理和经济上更没有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