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起诉适用哪国法律
仲裁协议是当事人自愿接受仲裁的唯一书面证据,也是仲裁机构取得管辖权的法律依据。根据1958《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以下简称1958年《纽约公约》)第2条的规定,仲裁协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当事人在合同中载入的表示愿意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交付仲裁解决的仲裁条款,另一种是在主合同之外,当事人双方另行签订的或包含在往来函电中有关将争议交付仲裁的仲裁协议。有关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事关仲裁协议是否有效、仲裁机构是否能够行使管辖权,主要涉及当事人的缔约能力、仲裁协议形式上的有效性、仲裁协议实质上的有效性等问题。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难点在于:当仲裁协议是以主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形式出现时,能否适用主合同的准据法?传统占主导的做法是“用一根线将主合同与仲裁条款栓在一起”,仲裁条款顺理成章地适用主合同的准据法。然而,按照正常的仲裁程序,主合同的准据法应当是仲裁机构受理案件后确定的,在尚未确定仲裁协议是否有效的情形下,仲裁机构何以确定主合同的准据法?随着仲裁协议独立性(SeverabilityofArbitrationAgreement)原则的确立,这种“主从关系说”已被当代仲裁立法所摈弃。即使是传统做法的集大成者英国也顺应了时代潮流,以立法方式接受了仲裁协议独立性的原则。
国际投资法律关于保护利益方面,提出了三种待遇规范,它们分别是世界规范、国民待遇规范,最惠国待遇规范。世界规范在现在的世界上并没有正式清晰的界说,而根据维护兴旺国家资本出资利益的世界规范尽管被兴旺国家推重,但是由于的法律依据是来源于世界出资者的国籍所在国,从而形成被出资国家政府的管辖权被侵略,并不为广阔发展中国家认可。国民待遇规范是一种被广阔发展中国家广泛认可和推广的世界出资者待遇规范,它着重世界出资者和被出资国的国民具有平等的法律待遇。国民待遇规范是一种比较清晰、易于实际操作的世界出资者待遇规范。
仲裁条款的规定应当明确合理,不能过于简单,其具体内容一般应包括仲裁地点、仲裁机构、仲裁程序、仲裁裁决的效力、仲裁费的负担等。
1、仲裁地点。
在仲裁条款中,确定在哪国仲裁,一般就适用该国的仲裁法律。我国进出口贸易合同中的仲裁地点,视贸易对象和情况的不同,一般采用三种规定方法之一。
(1)力争规定在我国仲裁。
(2)有时规定在被告所在国仲裁。
(3)规定在双方同意的第三国仲裁。
2、仲裁机构。
仲裁机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双方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规定一个常设的仲裁机构。我国主要的常设仲裁机构是设在北京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及其分别设在深圳和上海的分会。另一种是由双方当事人指定仲裁员所组成的临时仲裁庭。当争议处理完毕,它即自动解散。
3、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主要是规定进行仲裁的手续、步骤和做法。
4、仲裁裁决的效力。
在我国,进出口合同的仲裁条款,一般都规定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
5、仲裁费用的负担。
多规定由败诉方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