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思考
粮食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对传统粮食物流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产销一体化、节链网络化、流通“四散”化和运作市场化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其发展水平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粮食安全与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宁波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优势,加快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对于夯实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日显重要。
一、重要作用
近年来,宁波市的粮食流通格局发生了应予关注的改变。
一是流量增加。宁波市2007年末人口增至894.69万人,年度全市粮食总产量73.1万吨,粮食总消费量378.97万吨,产需缺口3305.87万吨,其中稻谷缺口135.76万吨,粮食自给率已下降到19.58%。今后,随着人口自然增长,外来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宁波市将会呈现粮食自给能力逐步下降,产需缺口持续增大,粮食消费对外依存度不断加重的趋势,预计到2010年稻谷缺口将达210万吨以上。
二是流向变化。主要是由于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晚稻销量呈上升趋势,因而从东北地区流入的晚稻不断增加,从江西、安徽、湖北等省流入的早稻呈减少趋势。
三是流程变动。“北粮南运”的海运量趋增,铁路、公路的运量在减。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海运优势,加强铁路、公路、内河运输之间物流的整体功能,着重解决与东北主产区粮食海运的“无缝化”对接,形成立足宁波、适当辐射周边地区的衔接产销区的粮食物流通道体系。
为此,宁波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粮食流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一)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必要保障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警示我们,真正出现危机时即使有钱也可能无粮,即使有原粮也可能没有及时调得出、供得上的成品粮。面临日益严重的粮食安全保障任务的宁波,需要找到一种平时能保持适度的粮食库存,而在粮食形势紧张时又能广开粮库、稳定粮源并且能及时地批量地将原粮转化为成品粮,便捷且低耗的途径。其关键则是必须建设具备相当规模、又便于吞吐集散、存储中转、加工调运粮食的现代物流体系,在产销区之间搭建粮食流通的顺畅通道,切实保障应急供应。从而长期稳定粮食市场、确保粮食安全。
(二)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改善粮食流通设施的现实需要
宁波粮食物流设施建设这些年来虽有一定发展,但已相对滞后。一是仓容偏小,布局分散。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有设施大多点多面广,缺少集聚功能,导致运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二是设施陈旧,结构简陋。全市粮食仓储、中转、加工等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功能不齐,老化严重,而且只有市本级的部分仓容是能够适应“四散化”需要的立筒仓,仅占全市总仓容的1.1%。三是方式落后,流通不畅。宁波市粮食运输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虽有已建成投用的庄市“四散”集疏运项目,但离现代物流的散粮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差距尚远。四是库点萎缩,面临拆迁。仅就市本级而言;白沙粮库铁路专线将在3年内拆除;庄市储备粮库也存在因规划而被拆的危险。因此,宁波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已处于整体落后、捉襟见肘的堪忧状况,落伍于其它发达城市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进程,与作为主销区的宁波市日渐扩大的粮食流通规模不相适应。
(三)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的重要条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产业关乎经济之安全、社会之稳定,完善的粮食现代物流产生的高效率将给粮食产业带来很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粮食是一种大宗的特殊商品,其在流通过程中数量大、牵涉面广、流通费用高的事实,凸显着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规划并建设宁波粮食现代物流,形成衔接产销之间粮食流通的快速通道,强化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做到统筹安排、科学调度、均衡运输,有利于推进多元主体之间粮食物流设施的合理整合,降低多年来居高不下的粮食流通费用,并在此过程中有利于积极发展各类粮食龙头企业、月盼企业,整体提升全社会粮食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实施国家相关规划的主要载体
2007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粮食物流建设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正式编制了《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要求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体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快推广散粮运输方式,建设散粮物流节点,形成散粮物流通道,尽快建立全国散粮物流体系,实现粮食物流的“四散化”和流通的现代化。该规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至2010年和2015年,跨省散粮流通的份额要先后提高到50%和80%,基本形成跨省粮食“四散化”运输体系和应急调控体系。此规划对宁波市粮食现代物流建设的目标定位是:“沿海城市散粮物流节点”、“华东沿海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宁波市建设粮食现代物流符合这一规划,而且可以享受中央政府近30%投资资金补助的优惠政策。综上所述,宁波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今后举措
我们要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契机,居安思危,真抓实干,立足当前,从长计宜,着力推进宁波市粮食现代物流之发展。
(一)加强调研,形成合力
宁波不仅是我国的重点粮食主销区,在全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们应从这一实际出发,组织精干力量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以便充分发挥宁波水公铁联运的综合优势,增强宁波及其周边地区应对粮食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粮食供给安全。一方面调查分析宁波市区域粮食产销形势和流通方式,切实掌握宁波的粮食流通趋势;一方面积极向上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汇报,主动与中国华粮集团、中储粮公司及主产区衔接,深入了解全国粮食物流规划和项目布局;再方面,适当考虑外省市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开发情况,虚心借鉴异地经验。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情况,研究并提出宁波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工作思路,努力为市政府作好参谋,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予以工作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优惠,以求各方对宁波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取得共识,形成合力。
(二)认真论证,科学规划
宁波粮食现代物流的规划目标,近几年来都在论证,概言之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国家级粮食物流基地,即作为我国中部沿海的大型国际化商埠与以卓越集疏运条件为依托的、对国内外产销区粮食现代物流进行有效衔接的国家级粮食物流基地;二是以宁波粮食现代物流中心为代表的物流体系,定位于满足宁波区域性的粮食供给,并适当辐射周边地区。我们要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开展论证。建设宁波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其一要履行确保宁波粮食供给安全的主要职责;其二要充分发挥宁波陆海联运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其三要尽快改变目前粮食流通设施落后的现状;其四要兼顾已具有疏运10万吨以上粮食外轮能力的舟山粮食物流基地;其五要顾虑资源的瓶颈制约,尤其是大批土地的征用问题。为求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率,宁波建设粮食现代物流应确立这样的思路:围绕建设“国家级沿海城市散粮物流节点”和“华东沿海主销区粮食流人通道”的目标,以构建粮食安全体系为主线,全面整合粮食物流的现有资源,努力建设集仓储、中转、加工、信息“四位一体”的粮食物流中心,着力组建粮食批发市场,大力推进各县(市)区中心粮库建设,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和纵向联通顺畅、横向合作协调的宁波粮食现代物流体系。
(三)着眼当前,抓好实施
着眼当前,根据既定决策和规划,主要抓好项目实施。一是着力建设“一体二翼”为布局的粮油批发市场。即以宁波庄桥粮油批发市场为主体,以余姚粮油配送市场和宁海粮批市场为两翼。目前的中心工作就是加快建设宁波庄桥粮油批发市场。该市场由原市区中心粮批市场迁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0。27i平方米,主要由交易区、仓储区、商务区组成,年交易规模可达60万吨以上,能解决市区90%和全市50%以上的口粮供应。该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之中。二是抓紧扩建庄市粮库的散粮接卸中转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06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创造了散粮运输的良好条件,2007年已中转散粮9.45万吨,预计2008年将达25万吨以上。因此需要抓紧实施该项目的二期工程,即续建4只立筒仓和2座散粮中转仓。三是持续推进各县(市)区中心粮库建设。余姚市、象山县中心粮库已建成或使用,奉化市、慈溪市、鄞州区中心粮库正在建设,其他县沛)区中心粮库或已作出规划或在征地之中。每个县(市)区中心粮库都安排一个大米加工企业,采取“国有民营”运作模式,在正常情况下由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应急情况下服从政府调控要求加工供应。
(四)谋划长远,整体推进
保瘴粮食供给安全,是要解决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吃饭问题,决非权宜之计,必须顾全大局,从长计宜。今后几年,构筑宁波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核心是规划建设粮食物流中心,其基本设想是:1、功能定位。粮食物流中心集仓储、中转、加工和信息流为一体,辅之铁路专线1条、沿岸配套码头1座,建立起以港口大规模散粮接卸、疏运为中心,铁路、公路运输密切配合为基础,通用型集装箱运输有实质性突破为重要特色的宁波市粮食现代物流集疏运体系。并且通过与外部交通运输网络的对接.全面加强宁波市与全国主要粮食产销区省份之间便捷顺畅的交通联系和优质高效的粮食流通关系。2、建设规模。项目总用地600亩,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日产大米800吨的加工厂1家,2万吨级适宜粮食物流的配套码头1座,2公里铁路专用线1条,散粮专用车5-8辆以及必要的散粮接卸与发送设备。3、项目选址。推进该项目的实施,选址乃是首要。前不久,市政府已经把粮食物流列为全市大宗货物海铁联运枢纽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选址在镇海后海塘,毛光烈市长亲自带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镇海后海塘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水公铁齐备,交通集疏运优势特别突出,而且紧挨镇海城区,距离宁波市区较近,既能节省到岸粮食的疏运成本,又便于解决生活配套问题。同时,后海塘早已列入政府的规划用地,可以免除土地征用过程中大量的繁文缛节,大大缩短项目的实施期限。
(五)多方筹资,创新运作
宁波粮食现代物流设施的建设,既要考虑到宁波雄厚的财政实力、优质的存量资产,更要着眼于今后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以实行“投资主体国资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流通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国资化”是指至关重要的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如宁波粮食物流中心、宁波粮油批发市场及各县(市)区中心粮库的建设,应以国有资产全额投入。“资金来源多渠道”,由政府投入、国家扶持、资产置换和社会参与四块构成。如宁波粮食物流中心的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投资和粮食部门盘活存量资产来解决,并积极向国家争取总投资30%的扶持政策补贴。大米加工厂设备则吸纳民营资本投资。“流通方式多样化”,是在确保供给安全的前提下,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利用民营企业的机制、管理和成本优势进行运营的途径和模式。
(作者:胡望荣单位:浙江宁波市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