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物流装载中的配送问题研究

  摘要:21世纪是电子商务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电子商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在发展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此,我研究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装载中的配送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它是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本文介绍了电子商务以及物流配送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和作用;其次,详细地分析了我国物流装载中的配送问题主要;最后,根据发展物流配送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配送模式和物流配送中心。

  在日前召开的第九届国际电子商务论坛上,物流配送作为电子商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认为,网络基础设施、支付手段、安全认证、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四个“门槛”,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四座大山。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网络系统的完善、信用卡标准的统一以及信息安全保密体制的改进,使得前三个问题得到缓解。现在真正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是物流配送问题。物流配送,表面上看起来传统而简单,实质上是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做起来最难、最花力气、最费金钱的一块。物流成本过高、物流配送效率低下、配送服务质量差,严重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利用整个IT技术对整个商务活动实现电子化的总称。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本质区别,就是它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进行商品、货币和服务交易,目的在于减少信息社会的商业中间环节,缩短经营周期,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胜利。

  由于电子商务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与利润,各国政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电子商务投入极大的热情,从政策上、资金上予以帮助支持;国内外无数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对电子商务倾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欲通过电子商务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但是,目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事实是,电子商务为大多数企业带来的不是滚滚的利润,而是沉重的亏损。

  物流装载中的配送,表面上看起来传统而简单,实质上是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做起来最难、最花力气、最费金钱的一块。物流成本过高、物流配送效率低下、配送服务质量差,严重影响着企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物流装载中的配送是完成企业电子商务完整交易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实现整个交易过程的最终保证。可以说,一个企业没有真正意义的物流配送,便没有真正意义的电子商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是信息传送的保证,而物流配送是实物执行的保证。在当前的企业中,由于物流配送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而使电子商务活动犹如背着一块枷锁在网络上跳舞,怎么也不能潇洒自如。因此,深入分析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影响和作用,把握电子商务配送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探寻促进电子商务配送发展的解决方案,以理论指导实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分析物流装载中的配送问题的目的。

  二、物流配送的概念及作用

  (一)概念一: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

  (1)配送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

  (2)配送是最终配置。

  (3)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

  (4)配送具有局限性。

  (二)概念二:按用户订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

  (1)配送的实质是送货。

  (2)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

  (3)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

  (4)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

  (5)以“最合理方式”配送。

  (三)作用:电子商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即是物流。或者说,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因为商流物流信息流是电子商务的主要构成,通过电子平台,可以实现商流和信息流,物流才是电子商务的真正依赖。

  配送是实现高效流通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派送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可以促进流通的发展。

  三、目前我国物流装载中的配送问题主要有:

  (一)商品配送成本过高。

  电子商务公司的配送不仅面向批发商和零售商,还要直接面对大批的最终消费者,况且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地域上的限制,因此较难形成集中的、有规模的配送流量,由此造成配送任务复杂而琐碎,成本居高不下。

  (二)商品仓储费用高。

  尽管电子商务免除了店面成本,但是商品的仓储费用仍然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相比电子商务其它方面的资金投入,商品仓储的费用支出显得有点无可奈何。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想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技术更新和市场开发上,而把商品仓储等传统业务交由其它公司去完成;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仓储业的发展跟不上步伐,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从而使电子商务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与物力去开拓本身并不内行的仓储业务,增加电子商务商品的成本。

  (三)配送渠道不完善。

  现在电子商务企业对商品的配送渠道主要有:①自己建立配送网络,组建配送队伍,独立完成配送业务。但是建立一个社会化的配送网络投资相当巨大,如果每个公司都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整个配送网络,不仅很困难,而且没有规模效应。②电子商务企业与其他的配送公司签订配送协议,交给他人完成配送业务。由于电子商务企业与这些独立的配送公司在信息沟通上、账务交易上、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形成配送操作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的脱节,出现配送不及时、给客户送错货、忘记送货或者无法送货等让商家与客户皆不满意的现象。③采取网上购物,网下就近商店付款取货的形式。这种形式,增加了商店的店面成本,而且不能实现“送货到家”,由此降低了电子商务的服务质量和本质内涵,因而得不到推广。

  四、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配送模式

  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实践中,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为解决物流配送的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建立自己的配送渠道和设施,依靠自己的能力搞配送。

  这是具有雄厚实力的电子商务公司常采取的物流策略。比如海尔成立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一亿多,依靠雄厚的财势和以前形成的营销网络,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配送体系,在完成对海尔服务的同时还能为其他企业提供配送服务。

  (二)委托专业物流配送机构完成商品配送。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可进一步向独立第三方物流发展,但应解决好目前矛盾比较集中的商品配送价格等问题。

  (三)与百货商店、连锁店、邮政快递等原有配送网络搞联合、协作,共同完成物流配送。

  这种方式将电子商务配送与传统物流配送一体化,有利于集中使用物流资源,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应提倡和鼓励。此种方式可进一步向供应链管理发展,但应解决传统企业信息化程度低、配送渠道和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四)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配送模式。

  这类电子商务公司一般来说拥有一部分物流资源,但是不能满足商务扩展的需要。由于建立自己的配送体系投资太大,资金不足;对市场估计不足而害怕承担太大的风险;配送体系建设周期太长,不能满足自己的赢利期望等是导致采取此配送模式的主要原因。

  (四)共同配送模式。

  (五)综合物流代理模式。

  综合物流代理是第三方物流的模式之一,即由一家在物流综合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上均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的业务活动。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该代理系统在internet上建立了一个多对多的虚拟市场,根据物流一体化的原则,有效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管理。

  五、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

  (一)、物流配送中心的类型

  物流配送中心是社会物流网络中处于主要位置的结点,但不是所有物流结点都能称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必须是具有较大规模的物资集散或转运地点。属于物资集散类型的如大型物资仓库,它主要在物流系统中起调节和缓冲作用,解决供需节奏或批量不平衡的矛盾。又如商业连锁系统的配送中心,主要是为了降低物流系统的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物资输送末端系统效率等。属于转运类型如港口码头、空港等,其作用是实现运输方式的转换(海一陆。空一陆)。又如,铁道货车编组站和汽车货运终端站,其作用是将货物重新组合,进人下一阶段的输送。也有一种大规模的仓库群,形成以存储功能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

  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是一个大规模的物流基地,是综合性的物流配送中心。应该兼有转运和集散功能,也可以扩展至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因此在规划与设计方面难度更高。

  (二)、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

  这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任何一个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外界环境对系统输人原材料、资金、人力、能源和其他社会化因素等;系统又向外输出其产品、劳务、服务和废弃物等。因此,生产或服务系统必然不断地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调整自身的活动,同时系统的输出结果也不断改变其周围环境。这就说明,生产或服务系统所在的地区条件对系统的运营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物流中心这样服务性的系统,它的存在几乎完全决定于外界环境。

  对于平湖物流基地的选点,已有正确的决策。从外围环境条件看,深圳平湖地区完全具备建设一个大型综合物流基地的条件。

  (三)、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设定

  物流配送中心应该具备的功能要和建设物流中心的决策思想相符合,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也可以说取决于外围环境的条件。以平湖地区为例,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深圳及周边地区的制造业的需求,它们的原材料供应物流和产品销售物流的合理组织,形成生产资料的供应和配送基地;

  (2)深圳及周边地区的商业系统的需求,它们的供应物流的合理组织,形成商业系统共同的货品储存基地和综合配送中心;

  (3)加强国际物流的需要。深圳紧邻香港,有皇岗、文锦渡等众多口岸,是我国国际物流主要通道之一。平湖地区可否成为出境物资集货基地、进口物资的转运基地,并可考虑和海关合作,组织好出、人境物流以减轻海关负担;

  (4)物资转运的需要。深圳有盐田港。蛇口港等大型港日,有京九、广深等铁路线,有深惠高速、深汕高速等公路干线,海一陆。公路一铁路之间的转运量巨大;

  (5)由于是综合性、地区性物流中心,为了增强服务性,是否需要流通加工能力,如包装器材的生产、重新包装、钢板剪切等功能;

  (6)为了增强商业对物流的导引功能,物流中心可以而且应该具有一定的商业活动,但是这些活动要服从于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规划,根据物流中心外部环境的具体条件来设定。

  还可以列举出其他一些功能,但它们之间不是并列的,应该有主次之分。功能设定就是市场定位问题。可以说市场定位准确,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就有了一半。

  (四)、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设计

  对于以上的功能进行分析,根据市场总容量、发展趋势以及该领域竞争对手的状况,确定目标份额,而决定该部分的局部规模。规模设定中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要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测,国际贸易特别是和深圳地区有关的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因为我们所讨论的项目不是短期行为,预测范围必须包含中、长期内容。第二是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状况,它们目前的生产能力、占有市场份额、经营特点、发展规划等。因为市场总容量是相对固定的,不能正确地分析竞争形势就不能正确地估计出自身能占有的市场份额。

  以上预测如果发生大的偏差,将导致设计规模过大或过小。当然,我们不希望由于估计偏低,发生失去市场机遇或是不能产生规模效益的问题;也不应由于估计偏高而造成多余投资,从而使企业效率低下,运营困难。

  在对各功能项进行逐个分析的基础上,再突出重点。统一协调,对物流中心的总体规模进行决策。

  规模设计和实施步骤没有必然的关系,可以一步到位,也可以分步实施,这要根据资金、市场等具体条件决定。

  (五)、物流中心的设施规划与设计

  在预定的区域内合理地布置好各功能块相对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布置的目的是:

  (1)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

  (2)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3)简化作业流程;

  (4)缩短生产周期;

  (5)力求投资最低;

  (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据资料介绍,在制造企业的总成本中用于物料搬运的占20%至50%,如果合理地进行设施规划可以降低10%至30%。物流中心是大批物资集散的场所,物料搬运是最中心的作业活动,合理设施规划的经济效果将更为显著。

  (六)、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1)根据系统的概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同时也要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设施规划的始终,因为企业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化;

  (3)从宏观(总体方案)到微观(每个部门、库房、车间),又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例如布置设计、要先进行总体布置,再进行详细布置。而详细布置方案又要反馈到总体布置方案中去评价,再加以修正甚至从头做起;

  (4)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这是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减少消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有在时间上缩短作业周期,空间上少占有面积,物料上减少停留、搬运和库存,才能保证投人的资金最少、生产成本最低;

  (5)重视人的因素。作业地点的设计,实际是人一机一环境的综合设计。要考虑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物流中心的主要活动是物资的集散和进出,在进行设施规划设计时,环境条件非常重要。相邻的道路交通、站点设置、港口和机场的位置等因素,如何与中心内的道路、物流路线相衔接,形成内外一体、圆滑通畅的物流通道,这一点至关重要。

  结束语:

  我们面对的是跨世纪、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可以认为,先进思想与理论的指导、科学方法的应用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物流中心是集物流、信息流、商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当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必然深刻地影响企业的运营,前文谈到的“流程重组”理论的应用,就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而得以实现的。

  在未来物流中心的经营规划中,还应特别注意当前供应链理论的研究发展。供应链理论改变了企业之间的供求模式,实质上就是改变了企业之间物流相关状态。物流中心正是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物流活动的枢纽,是众多供应链的交汇点,在供应链理论的推行中,理应起到先行作用和中坚作用。同时这也是物流中心自身适应时代,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7

  2、《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01

  3、《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徐贤浩)

  4、《现代物流配送管理》

  5、《物流配送中心设施及设备设计》刘昌祺

  6、《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技术》刘昌祺

  7、《物流配送系统规划》张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