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宁波保税物流功能的拓展
□王惠珍
保税物流是国际物流(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两大组成部分之一,是国家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和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
保税物流的内涵及优势
保税物流是指经国家批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场所内,从事物流相关业务,企业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关外”制度以及其他税收、外汇、通关等方面的特殊政策。保税物流的特殊优势具体表现在:
可规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为保税物流企业开发客户市场提供了优势。由于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及场所的国外货物实行“保税、免税、免证”的政策,对于利用国际市场价格敏感材料进行加工的企业来说,可以在国际市场价格较低时多进材料库存,从而避免因材料涨价而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由于国外货物在保税区仓储滞留期间没有关税成本,从而降低了物流企业客户的成本,吸引更多的企业需要保税物流企业提供配送分拨服务。
使企业实现零库存的目标。因保税物流在中国境内,在不增加经营成本的前提下,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自然灾害发生造成采购材料不能及时到厂而导致停工、停产情况的发生,所以保税物流公司能够最安全地满足客户对以创造时间价值、降低综合经营成本为目的的“零库存”的追求。
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便捷的通关服务。保税物流公司可采取预申报的方法,使办理进出口手续时间短、报关准确性高,有计划地满足企业特定的材料采购和配送要求。
宁波保税物流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主要的保税物流形式由海关特殊监管场所(保税仓库及出口监管仓库、保税物流中心)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区和保税港区)构成。1990年至今,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上述6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共94个;海关特殊监管场所仅需海关总署批准。
2008年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地区多层次、立体化保税物流体系逐步形成。现已设立5个特殊监管区域,分别是位于北仑区的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位于慈溪市的慈溪出口加工区和建设中的宁波(梅山岛)保税港区;共有15个保税仓库,其中12个保税仓库位于北仑镇海区域,公用型保税仓库5个,自用备料型4个,液体化工型6个。随着保税物流的发展,宁波已成为华东地区进出口物流重要的集散地,成为立足宁波、辐射华东、服务浙江、面向长三角的国际物流中心。如何不断完善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政策,不断拓展其保税物流功能呢?
宁波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功能的拓展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宁波形成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宁波港,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2007年已开通全球航线170多条,月航班密度超过728班,宁波港已通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宁波机场已开通多条国内外航线,并与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海关先后达成协议,实行“直通关”措施,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的“空中交通圈”;甬金高速公路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一大批交通网络的建成开通,形成了宁波到上海、金华、温州等地的两小时交通圈。
宁波保税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国家赋予保税区的出口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及商品展示功能为沟通国际和国内两个物流市场架起了桥梁。但宁波保税区在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中仍存在着较多制约因素。
一是保税区的四大功能未完全发挥。一方面,保税区面积有限,大部分被用于加工制造企业的生产,从而使其在发展国际物流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保税区和港口虽然毗邻,但管理分离,保税区偏重于招商引资和经济增长,发展转口贸易及相关物流业务的政策和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起来。
二是保税区采用“离境退税”的原则制约了保税区和区外之间相互延伸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退税时键长,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对出口退税预期的不确定性;二是退税手续多,为保证入区货物全部实际离境,保税区海关签发二线出口报关单证明联,要比口岸海关付出更多核实甄别的管理成本,税务机关需要的单证和操作手续增多,使保税区的出口退税显得烦琐。
三是货物在保税区并没有享受到通关便利。货物在保税区和境外流动时必须要在海关进行备案申报和查验,即便是港口与保税区在空间位置上连接在一起,保税区国际中转的货物也需要两次报关,货物由境外进入保税区时采取的货物备案与区外进出口报关在程序和效率上差别不大。
针对保税区存在的上述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首先,引导区外难以监管或者服务贸易和加工贸易相结合的配套项目入区优先发展;同时,逐步提高投资强度的要求,提高新进区企业的技术、环保门槛,放弃一部分与保税区功能定位无关的企业,并通过各种存量调整的政策手段,将早期进入的某些不适合保税监管区域功能的企业逐步调整出区。
其次,随着保税区执法环境、监管手段的不断完善,允许国内进入保税区的货物视同出口,入区即可办理出口退税手续,以鼓励区内企业采购国产原材料,降低经营成本。
再次,积极改革现行监管模式,逐步实现“一线自由进出”。将海关的口岸功能拓展到卡口,简化海关流程,促进海关监管便利化。
宁波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宁波出口加工区自2007年开展保税物流等功能拓展试点工作以来,一批跨国物流企业陆续落户运作,保税物流以及研发、维修等试点业务进展顺利,其区间物流量也大幅度地增长,加工区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日益显现出来——区间货物流转按转关运输方式办理通关手续,给区域之间的企业合作带来不便。如随着光电产业、IT产业的聚集效应日益显现,上下游配套企业增多,货物的区间流转量将大幅度地增长,而每流转一批货物就得办理一次转关手续,将严重阻碍区域企业间的合作。
就上述问题,特殊监管区域间货物可采用“特殊区域货物流转一体化”加以解决。即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之间的物资流转,视为同一区内的物资调拨,而不再像从前那样以转关运输方式办理相关手续。为此,建议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区间物流联网监管系统。货物实际进出时,卡口根据网上备案信息进行实物核对放行,区间运输由海关监管车辆完成,从而在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监管力度和实效。
宁波保税物流园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保税物流园区是在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或在国务院已经批准的保税区规划区域内,划出专门供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产业的独立封闭区域。国家设立保税物流园区的目的是将保税区的保税仓储功能和临近港口的装卸、运输功能整合起来,实现保税区与港口的一体化运作,重点发展仓储和物流业,并赋予其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中心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
目前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园区运作业务单一,大量“一日游”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其他业务的协调发展;二是园区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流转手续复杂,在货物结转批次多、批量小的情况下,给海关和企业都带来了许多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拓展园区综合功能,搞活“保税物流”。以区港联动为平台,大力吸引从事国际国内中转、多国多地区快捷集拼和国际联合快运业务的国际航运集团落户,会聚一批具有世界性经营网络的物流企业;创新国际采购业务,重点引进跨国公司采购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利用园区退税和航运优势,开展门到门的国际物流全程服务;园区企业拓展服务范围,提供运输、报关、仓储、货款收支等一系列服务,为区外企业利用物流园区平台运作创造、提供便捷的服务。
其次,整合园区功能政策,优化业务流程。保税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仓储物流,而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则重点发展加工出口业,三区功能要协调发展;保税物流园区和港区要通过摸索、创新和实践,不断设计出符合国际物流运作需要的新型业务模式和流程。通过水水联运、水铁联运、水陆联运,拓展园区的物流枢纽功能,实现货物的快进快出,提高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强化辐射功能。保税物流中心使内陆地区同样具有保税区区港联动的区位优势、功能优势和政策优势,以满足内陆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需求。保税物流中心A型:是指由一个物流公司为主,满足跨国公司集团内部物流需要开展保税货物仓储、简单加工、配送的场所。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指由多家保税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公共型场所。
目前,北仑镇海区域保税物流的业务量占到宁波地区总量的9成,其基于海港强大的物流辐射功能设立的特征尤为明显,象山宁海区域则还没有一个保税监管场所,区域分布呈现“北多南无”状态。
加快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将带动整个宁波地区保税物流网络的形成。建议在保税监管场所少,而交通便利的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甬金高速会聚的栎社机场附近(市区以及鄞州区)的地区建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另外,可考虑在保税监管场所设立较少的宁海、象山、奉化等南部交通便利地区设立一些保税物流中心(A型)。而对于保税仓库仍应根据“按需设立”的原则,同时应关注保税仓库整合提升的条件,适时将有条件的保税仓库升级为保税物流中心(A型),以达到用较少的投入达到促进整体物流业务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