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释义: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对法官的考核内容包括:审判工作实绩,思想品德,审判业务和法学理论水平,工作态度和审判作风。重点考核审判工作实绩。
【释义】本条是关于法官考核内容的规定。
本条是原《法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内容,未作修改。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主要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与评价。法官法参照公务员考核的内容,结合法官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法官的考核内容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这里的“审判工作实绩”,是指法官从事审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包括审判工作的质量、数量、效率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受奖励的情况等。本法将审判工作实绩作为考核的重点,体现了法官工作的特殊要求和考核的主要方向,是适应审判工作的实际需要的。作为对法官的考核,应当重点是看其审理案件的数量、质量,以及取得的社会效果,
这里的“思想道德”,主要是指法官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作风、职业道德和品德修养。具体内容主要是指:法官能否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能否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能否自觉不断地学习党的理论著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能否忠于职守,服从命令,严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办事公道等。
“审判业务”,是指法官从事审判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查明事实和适用法律的能力。作为法官,要想胜任自己的工作,就要勤奋钻研审判业务,特别是针对重大疑难案件,在熟练地运用法律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习其他相关的知识理论,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提高自己的审判业务。这里的“法学理论水平”,是指对法学理论学习、掌握和运用的程度。法学理论,既包括法学基础理论,也包括刑事法学、民事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部门法。实践中主要是指该法官从事具体审判工作应当掌握的法学理论。
“工作态度”,主要是指法官在办理实际案件的过程中,是否能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件具体案件,是否能处理好工作与个人事务的关系。“审判作风”,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公开、公正,是否存在着歧视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存在着不平等对待诉讼代理人的行为,审理案件是否能够做到及时、准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