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证监会决定对光大立案调查

  昨日下午,证监会和光大证券相继发布“8·16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光大证券在公告中否认“乌龙”是人为所致,称是交易系统问题,导致出现巨量市价委托订单。对此,证监会已决定对于“乌龙”事件进行立案调查,上海证监局已决定先行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业务,责成公司整改,进行内部责任追究。业内人士担心,该事件的连锁衍生反应将在本周爆发。

  卖出7000余张空头合约

  16日A股市场上演的惊天一幕,让诸多机构和个人目瞪口呆,直到收盘依然感觉不可思议。当日上午11时06分左右,上证指数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瞬间自2074点冲上2198点高位,1分钟内暴涨5%。沪深300成分股中,共71只股票瞬间触及涨停。随后,光大证券午后停牌并解释称,是公司自营部门使用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

  为了对冲系统异常导致的股票持仓风险,光大在发现问题之后,随即开始卖出股指期货空头合约。

  公司在公告中表示,为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暴露和可能的损失,需要降低持仓量。“即尽量申购成ETF直接卖出;对于因ETF市场流动性不足而不能通过申购ETF卖出的持仓部分,逐步使用股指期货卖出合约做全额对冲。”

  截至16日11时30分收盘,光大股票方面的成交金额约为72.7亿元,累计用于对冲而卖出的股指期货IF1309空头合约已经达到253张。下午开盘后,光大的策略投资部开始将已买入的股票申购成50ETF以及180ETF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同时逐步卖出股指期货IF1309、IF1312空头合约,下午交易时段,总共卖出50ETF、180ETF金额约18.9亿元,累计用于对冲而卖出的股指期货合约共计6877张,其中IF1309、IF1312空头合约分别为6727张和150张,加上上午卖出的253张IF1309空头合约,全天用于对冲而新增的股指期货空头合约总计为7130张。

  证监会将对光大立案调查

  昨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通报了8月16日光大证券交易异常的应急处置和初步核查情况。并重申:依据有关法规,8月16日全天股市交易成交有效。

  发言人称,经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

  公告称,尚未发现乌龙事件中的人为操作差错,但光大证券该项业务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问题较多,上海证监局已决定先行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业务,责成公司整改,进行内部责任追究。同时,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

  衍生反应或在本周爆发

  我国期货的结算制度是逐日盯市制度,即每个交易日结束后,对所有客户的持仓根据结算价进行结算。按照8月16日的收盘价,光大当日盯市损失约为1.94亿元。

  昨日,业内人士张X对媒体表示,光大证券开盘后至少有1个跌停,开盘后,受到波及的金融、房地产板块补跌概率极大,大盘也会低开。受事件影响,预计监管层对证券行业的监管核查将进一步趋严,中期利空相关个股。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光大乌龙事件给股指期货和股市带来的影响或在本周集中爆发,从上周末的机构研报来看,八成机构看空本周股市。

  某某证券沈阳滂江街营业部总经理祁XX表示,当指数下跌时,短线跟进的多方资金就会止损离场,这股力量将会成为之后主力打压大盘的强大做空能量。本周权重股将集体回落,上证指数也会在这股力量的作用下向下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

  此外,“乌龙事件”后续赔偿可能不会很快出炉。律师表示,根据《证券法》,如果投资者要索赔,必须以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为依据。光大证券在昨日公告中称将“依法履行职责和义务”,只字未提可能的先行垫付赔偿事宜。媒体丛琳

  投资者质疑光大管理“烂系统”如何上线运行?

  1、这样的烂系统是怎么通过验收并正式上线运行的?为什么没有内控?

  2、关于资金来源,公告一笔带过,普通交易员的权限是否有这么大?

  3、为什么乌龙后董秘边否认事实边偷偷做空?为什么不发布公告自己先偷偷做空?你的风险没了,老百姓的亏损呢?

  4、谁来为这次乌龙事件买单?谁来赔偿?跟风买入的大批资金怎么算?谁来赔偿?

  5、光大公告中说“其他各项经营活动保持正常”,这是否意味着会继续操纵市场?

  发布会答媒体问

  媒体质疑光大存在内幕交易

  媒体:为何11时07分就发现问题,董秘却对外说系统没问题,自己却在做对冲,是否构成内幕交易?

  董秘:做空是在失误发生之后解决风险的正常反应。当天突然增加的交易,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司损失,这是每一个职员的职责,股票T+1,只能通过ETF,但ETF流动性局限,所以,光大只能通过股指期货,这是降低公司损失的第一反应。

  光大证券衍生品部门负责人杨赤忠说,出事部门策略投资部主要是追求风险对冲,策投部2亿限额的实盘,事发之后,该部门确定尽量减仓,把一揽子股票换为ETF。当日减仓18亿元,由于流动性问题,只能用股指期货对冲风险,也是国际惯例。

  董秘表示,对于净资本超标和操纵市场等,他们应该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

  媒体:是否有境外资金操纵?

  董秘:策略交易系统在2秒钟内生成了2.6万手额外市价买单,所有资金都是自营资金,没有海外客户和其他客户资金参与。

  媒体问:公司是否赔偿投资者损失?

  答:目前立案调查中,光大会依法履行义务。对于出错的系统,光大解释为,在此之前,“套利系统”累计运作时间已经有10个月了,其中,6个月模拟、4个月实盘操作,都没有出问题。

  媒体视点

  光大证券“内控之殇”伤了谁?

  一个错误的交易指令,引发A股“史上最大乌龙”事件,也将光大证券推上了风口浪尖。

  同时暴露在公众视野中的,还有亟待修补的券商内部控制机制。惊天“乌龙”给本土券商带来怎样的深刻教训?“内控之殇”造成的伤害,又能否触动年轻的中国证券业走向完善?

  “乌龙事件”直指内控漏洞

  8月16日早盘约11时05分,数十只大盘蓝筹股在巨额买单推动下集体涨停,上证综指也在瞬间出现高达逾5%的涨幅。作为这波诡异行情的始作俑者,光大证券很快浮出水面。但事件的来龙去脉却显得扑朔迷离。一说光大证券投资团队在使用新系统操作时,误将模拟盘突然切入实盘。这一传言随即遭到光大证券方面的否认。

  另一说是光大证券量化投资部门在购买上证50ETF时,错将“3000万份”输入为“3000万手”,导致交易金额放大百倍。网络上甚至还流传着“保洁员大妈擦拭交易员电脑误发交易指令”的版本。

  一位资深证券界人士表示,在严格的内控机制下,交易员的自营业务交易额度都有严格限定。出现高达数十亿元的错误交易指令而未获风控系统拦截,只能说明光大证券的内控机制几乎“形同虚设”。

  “内控之殇”伤了谁?

  由于导致大量投资者跟风高位买入,光大证券被指或面临巨额索赔。这意味着一个小小的交易指令,可能让这家知名券商“很受伤”。

  事实上,在中国证券史上,光大证券并非唯一因为内控机制缺失而“受伤”的券商。在股市里有点儿年头的人,不会对“南方证券”这个名称感到陌生。2004年1月,由于挪用高达80亿元客户保证金及在自营业务中出现巨额亏损,有着12年历史的南方证券被证监会和深圳市政府接管。次年,伴随重组后的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南方证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知名独立财经撰稿人曹XX表示,上一轮的券商整顿令多家机构纷纷在市场大潮中“裸泳”出局,其教训无疑是非常深刻的。近年来,监管层在强化券商内部控制方面屡出重拳,分类监管成为重要着力点之一。但在监管高压之下,部分券商仍屡屡触碰“红线”。

  内控缺漏伤害的,绝非仅仅券商本身。业内专家表示,券商在内控制度方面的设计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不仅让其自吞苦果,还损害了证券行业的诚信形象,损害了整个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