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必须统一严格监管
最近,央行发布关于中国“社会融资总量”上半年汇总数据。笔者查了一下,它被媒体引用最多的地方是借此指出,中国金融市场乱象严重,体制外存贷款市场违规操作盛行,高息揽储公开化,贷款向高利贷靠拢更是明目张胆。央视都报道“借款利息月息5厘,还要找关系”。看来,央行今年推出“社会融资总量”统计数据达到了目的。
管的人多相互推诿就多
何谓社会融资总量?它在央行的数据体系中该占何等地位?相信中外经济学家都难以回答。央行在今年初隆重推出这一概念时曾经特别指出,“社会融资总量”统计数据之所以必要,是因为M1、M2都不能真实反映全社会的融资总量。为什么?没有答案!
没有答案,恰恰是因为内涵太多,虽然它的内涵也未必准确。上周末,笔者看着央行公布的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量数据想了半天,好像想出点问题来了。央行指出,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量增加超过了7.7万亿元,远高于银行贷款4.17万亿元的增量。也就是说,央行所负责管理的,承担着全社会融资重任的商业银行系统,提供的人民币贷款(应该还包括外币贷款才对)只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3.7%,同比还下降了3.2%。这个数据的指向很清晰——中国金融市场乱象丛生的责任,在央行管不着的那一半。
说中国的货币市场、金融市场乱象丛生,根源之一是机构乱,所有的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还有越来越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参与存贷款大战,岂能不乱?而乱象的另一个祸源却很少有人知道:金融市场的管理者太多,有央行、银监会、证监会,还有地方政府。管的人多了,相互推诿也就多了,更何况还有很多地方“三不管”。央行的社会融资总量告诉我们一个现实:作为国家信贷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上半年只提供了社会融资规模的53.7%,剩余的46.3%为非银行系统提供,正是这46.3%,太大、太杂,因此太乱。
金融市场“乱”于缺统一监管
现在大家都说流动性过剩,而存贷款市场却越来越乱,物价更是在央行连续收紧货币信贷之后还节节攀升,这一切该谁负责?我们过去都是批评央行,因为它是管国家货币信贷的最高机构。但央行通过发布社会融资总量数据告诉大家:央行已经尽责,因为银行业贷款上半年同比还下降了3.2%,很多国有企业也出现贷款难,很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几近停工。现在市场仍然流动性泛滥,仍然有巨大的资金在推动物价上涨,那是因为“央行管不了”的那“46.3%”。长期以来,我们的板子打错了屁股,这个屁股不应该是央行。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央行还专门发布了过去8年的社会融资总量数据。统计显示,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从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增长6倍多,年均增长27.8%,而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速要少9.4个百分点。该数据进一步说明:央行管不了的那一部分增长太快,以致大到差不多一半了。
那么,那“一小半”该谁管?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有必要将社会融资总量数据的内涵解释一下,它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这一大堆,央行只管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而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等都归银监会管;发行股票和债券则归证监会管;至于现在很多地下金融活动,包括担保公司放款等则属于“三不管”地带。看了这些现象,笔者终于明白,中国金融市场的乱,是因为缺乏统一的监管。
宏观数据应该慎重改革
要实现统一的监管,靠所谓“社会融资总量”数据可能更麻烦,说M1、M2不能真实反映中国社会真实的融资总量,想用“社会融资总量”数据取代之,更不靠谱。
我们知道,各家银行的人民币存贷款数据是铁账,由此构筑了央行M1、M2数据的铁账基石。而当我们拿“社会融资总量”数据取代M1、M2数据后,一切变得更说不清了。比如,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典当行和担保公司,尤其是融资性担保公司等统计数据是否真实是很值得怀疑的,他们的账户管理比企业强不了多少,而现在到处泛滥的大量民间信贷更是无法统计。再比如,信托公司贷款、银行业表外资产数据等也是很难说清楚的,尤其是其来龙去脉很难一笔笔统计,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
据央行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共发行了8497款理财产品,募集资金8.51万亿元,但同期银行贷款仅增加了4.17万亿元。存款与贷款数据不匹配,理财产品数据与贷款更难匹配,这巨大的差值都流向了哪里?据笔者了解,很多商业银行除了购买财政部债券以外,他们发行的大量理财产品都流向了信托公司,很多理财产品都是为信托公司代发的。而信托公司贷款泛滥,恰恰是当前高利贷市场公开化和房地产贷款屡禁不止的罪魁祸首之一。央行用“社会融资总量”数据,或许是为了提醒大家它管不了那么多。但是,你看到了很多该管的地方没有管,没有人管,为什么还要推卸责任呢?
数据是宏观调控的基础,能够说明宏观经济环境的数据应该慎重改革。依笔者看,如果“社会融资总量”数据还有一点点积极意义的话,并不在它是否能够说明中国金融市场实际情况,而在它提醒了中国金融市场存在诸多乱象。当中国“社会融资总量”数据也难以说明货币总量变化时,中国金融市场也就到了必须统一监管、严格监管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