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四川招投标界“地震”是谁操控了评标专家?

  “重金上下打点关系”、“用黑客手段或金钱开道非法获取评标专家数据库和投标公司名单”、“糖衣炮弹收买评标专家”。近日,四川招投标界发生“地震”:5月12日,四川省公安厅通报近期已破获的多起非法招投标案件,部分案件的涉及人员多达数十人,涉案工程项目金额高达数十亿元。招投标制度原本是为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料却成了腐败份子聚财的“自留地”。有民众质疑:连投标专家都被操控,招投标怎么体现“公平、公正、公开”?

  案例:评标专家“关照”投标公司获“感谢费”

  近日,四川省公安厅通报已破获的多起非法招投标案件,部分团伙案件的涉及人员多达数十人,涉案工程项目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据通报获悉,犯罪嫌疑人刘二组建大型犯罪集团,利用新型作案手段,操纵四川数十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涉案工程项目金额近20亿元。利用黑客技术,刘二在短时间内就能“黑”进工程招标网,获得投标项目评标专家的详细名单,再操纵有资质的投标公司围标,并安排同伙实施行贿,短短三年,该团伙通过这种手段暗箱操作,获利近2000万元。

  “刘二”一案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对评标专家行贿。该犯罪团伙在获得专家姓名、单位及联系方式后,便直接致电相关专家:“这有几个公司要参加这个项目的竞标,请多多关照,必有重谢。”部分专家明白了其中的“寓意”,也知道接下来怎么做。只要工程被顺利拿下,专家将获一笔“感谢费”。

  据四川省公安厅介绍,参与评审的5名专家,有4名被该犯罪团伙收买。最终该项目被重庆某公司中标,4名专家分获1-2万元不等的“感谢费”。

  内幕人士:金钱开道力求评标专家“下水”

  “评标专家是招投标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勾兑专家的成本最终还是要在工程中找回来。”成都一业内资深人士坦言,虽然现在是评标前随机抽选专家,但是也存在很多机会,毕竟圈子就只有这么大,数据库的专家人数有限,并且亦有局内人在项目评标专家抽取后,付一定的“成本”即可获得专家名单。只要和专家谈妥利益分配,就基本可以保证项目中标,一旦拿下工程,这点钱随便都能赚回来。

  “也有很难搞定的专家,最初找到他的时候经常吃闭门羹。但贵在坚持,投其所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这种情况下,很多专家都难逃钱色诱惑,10万不行就20万,总有个数字能让他动心。”曾经因串标获刑的王亮(化名)说,只要是被“拿下”的专家,一般他们都不会嫌钱多,而且会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甚至帮你做其他专家的工作。

  在四川省公安厅案件通报中也提到,其中一名评标专家甘愿当招投标“串串”,利用多年评标积累的人脉关系,为该犯罪团伙联系其他专家,在评标中发表“倾向性意见”,共同牟利。

  自由裁量权被“操纵”专家利用发表倾向性意见吸金

  据办案民警介绍,招投标中的评标专家均是经过了相关部门的认证,获得了相应资质的。每一项工程的评标工作均由抽出的评标专家组完成。一个评审组基本由3至5名专家组成,在接到通知后,专家会立即奔赴评审现场,在对每一份竞标方案进行综合考量后打出分数,分数最高的就中标。

  “决定评标最终结果的评标专家,享有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自由裁量的权力。这就要看招投标专家怎么运用手中权力了,‘没问题’的专家一般都会客观打分,‘有问题’的专家一般都会有很明显的‘倾向性’意见。”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一检察官说,专家评标环节的漏洞确实存在,虽然在不断地规范这个行业,但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在全省或许就那么几位,这使得专家被操纵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现在投标单位一般都和专家有固定合作关系,很隐蔽,除非是内讧,一般都很难发现。”某从事工程招投标10多年的业内人士透露称,专家圈子很小,经常在一起评标的专家要不了几次就彼此熟悉了,基于这种前提加之利诱,只要其中有专家愿意“下水”,基本中标的可能性就很大。

  专家:评标环节问题难被发现

  据了解,四川省为规范评标行为,曾出台《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若干规定》。该规定的出台对规范四川省内招投标起了很大作用。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评标专家分析认为,《规定》中设定的评标办法,本是为规范评标行为,减少在评标过程中人为干扰。而在实际工程评标中,却屡屡出现某个工程多家招标文件被因存在重大偏差的理由废除,而并不给投标单位任何解释权利。事后对废标理由进行分析可以很直接的发现:被评标专家废标的重大偏差问题,其实大部分都是微小偏差,也可以说是评标专家人为的混淆微小偏差和重大偏差的区别。

  该专家称,项目招标在评审过程中专家有没有发表倾向性意见不得而知。但招投标专家评审环节被投诉的情况极少,原因是投标单位处于不利地位,无法与其他投标文件内容进行比较,致使无法发现评标专家所采用的不良手段。

  建议:在川推行评标环节“三公开”引入全民监督机制

  究竟怎么才能解决专家评标环节的问题?一业内人士称,招投标应建立招标专家名单提前公示及评审结果实名公示制度,甚至全面在施工、监理等项目招投标中全面试行评标专家“三公开”制度,即“公开评标专家库,公开评标委员会专家名单,公开评审结果”,并且扩大投诉渠道以及放开投诉主体局限,让社会全民介入监督评标专家评审过程才是减少招投标犯罪的良策。

  “一要制度健全,同时还是要靠评标专家自身廉洁,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招投标专家评审环节的公平公正。”该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