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委托环节:书面协议是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从业人员对质疑与投诉持怎样的态度,日渐增多的质疑与投诉都在实实在在地消耗着相关单位的人力、物力,甚至影响了部分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日常采购代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供应商在质疑投诉之后发生的行政复议以及行政诉讼更是让有关部门伤透了脑筋。因此,“如何从源头上避免质疑与投诉、如何理性处理投诉”将成为本报组织的“全国政府采购法规与实务研修班(第十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让学员们能学有所获,也为了引起业界同行的重视,本报特推出会前特刊,就“如何从源头上避免质疑与投诉、如何理性处理投诉”进行集中探讨,希望能对各单位减少质疑与投诉有所帮助,也希望能为监管部门妥善处理投诉提供借鉴。

  案例:采购人有错为何代理机构挨批

  案情:2008年11月6日,某市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与采购人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开始就其所需的检测仪器进行公开招标。在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时,代理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做得非常细心,在验证采购人是否具有法人资格的同时,还验证了采购人代表是否具有该单位出具的全权委托书。另外,还认真核实了采购人代表出具的政府采购预算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仔细验证过采购人代表提供的采购项目技术需求是否符合《政府采购法》的规定。

  2008年11月10日,在代理机构即将发布招标公告的时候,采购人代表致电代理机构的项目负责人,要求就检测仪器的技术参数进行修改。为了准确起见,代理机构项目负责人进行认真记录后,又召集部门的同志进行讨论分析。讨论通过后,代理机构项目负责人又把修改的内容在电话里向采购人代表完整地念了一遍,最后才写进了招标文件。但当采购人代表拿到评审结果后,却让代理机构发布中标公告,确定评标委员会推荐的排名第三的候选供应商为中标供应商。理由是:评标委员会推荐的前两名中标候选供应商所投产品的技术参数都不符合他们的需求。

  对此,代理机构项目负责人非常为难:确认排名第三的候选供应商为中标供应商肯定会引起排名第一和排名第二的供应商的质疑,甚至是投诉。但采购人代表却坚持选择排名第三的供应商,代理机构和采购人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之后还“闹”到了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在调查时,代理机构项目负责人表示,采购人代表是在滥用确认中标结果的权利。因为根据采购人代表在委托协议签订后电话中提出的要求,排名第一的供应商是最符合他们需求的;采购人代表则指出,他们的技术需求已经在委托协议中明确提出,排名第三的供应商才能最好地满足其要求。同时,还否认了在委托协议签订后给项目负责人打过电话一事。

  在这起纠纷中,虽然监管部门最终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责令采购人依法确认了排名第一的候选供应商为中标供应商,但对代理机构和项目负责人都进行了处罚。原因是代理机构项目负责人未就采购人代表电话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签订补充合同,并让采购人代表签字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