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上海八成以上涉毒人员获无期以上

  6月24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披露,近一年来,该院共受理重大毒品犯罪案件46件,涉及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等罪名,涉案毒品总量超过400公斤,其中八成以上的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

  上海一中院当日发布典型案例,并分析当前重大毒品犯罪出现新型毒品多样、包裹快递成运毒新渠道等六大新问题。该院刑一庭副庭长余剑表示,当前,重大毒品犯罪案件频发,涉案毒品数量巨大。

  统计显示,2014年,该院审理的毒品案件中,有5起涉案毒品达到10公斤以上,而2015年1至5月,涉案毒品达10公斤以上的案件已有6起。

  余剑说,涉案毒品以甲基苯丙胺(即冰毒)为主,新类型毒品种类多样。据知,近九成重大毒品犯罪案件均涉及冰毒,反映出冰毒已代替海洛因成为涉案数量最多的毒品种类;化学合成生产的新类型毒品则成为近年来主要涉案毒品类型。据介绍,运输毒品成为主要犯罪类型,且出现制毒犯罪苗头。

  余剑介绍,相关案件反映出公路运输成为毒品进入上海的主要方式,92%的运毒者是自驾汽车或乘坐长途汽车运送毒品来沪;此外,物流运输、邮政包裹甚至国际邮政快递也成为犯罪分子用来运输、走私毒品的渠道。

  “由于涉毒犯罪新手段、新类型层出不穷,导致司法实践中新类型疑难问题不断增加,案件审理难度加大。”余剑说。

  据悉,如今,境内外毒品来源地相对集中,种类特色明显。受毒源地大量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影响,来自金三角及巴西、哥伦比亚等南美洲国家的涉案毒品多为海洛因、可卡因等,而来源于广东等境内沿海地区的则多为化学合成类毒品。此外,共同犯罪案件多发,呈团伙化、年轻化、女性化趋势。

  上海一中院副院长倪金龙指出,该院将加强专业审判机构建设,探索创新审判工作方法,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目前,上海一中院已在申城首次启用证人屏蔽技术推进证人出庭作证,首次采用声纹鉴定方法审查核实证据,首次在庭审中适用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