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电子合同效力问题之探讨

  一、电子合同的概念

  合同,亦称契约。它反映了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

  在电子技术引进前,传统的合同形式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即使是后来产生的包含电子脉冲应用的电报、电传和传真,接收方也能

  凭借从接收机中得到的一张通讯记录纸,来形成书面的证据。随着电子

  技术的发展,电子合同得以出现,其虽也通过电子脉冲来传递信息,但

  却不再以纸张为原始凭证,而只是一组电子信息。

  鉴于我国目前对电子合同尚未作出明确的法律定义,但结合国际通

  行观念,可暂将其概念理解为:在网络条件下当事人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目

  的,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所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所谓电子邮件(Email),是以网络协议为基础,从终端机输入信

  件、便条、文件、图片或声音等通过邮件服务器传送到另一端终端机上

  的信息。而电子数据交换(EDI)则是通过计算机联网,按照商定的标

  准采用电子手段传送和处理具有一定结构的商业数据。

  二、电子合同的特点

  电子合同虽与传统合同所包含的信息大体相同,同样是对签订合同

  的各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作出确定的文件。但因其载体和操作过程不同

  于传统书面合同,故具有以下特点:

  1、订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在网络上运作,可以互不见面。合同内

  容等信息记录在计算机或磁盘等中介载体中,其修改、流转、储存等过

  程均在计算机内进行。

  2、表示合同生效的传统签字盖章方式被数字签名(即电子签名)所

  代替。

  3、传统合同的生效地点一般为合同成立的地点,而采用数据电文

  形式订立的合同,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

  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4、电子合同所依赖的电子数据具有易消失性和易改动性。电子数

  据以磁性介质保存,是无形物,改动、伪造不易留痕迹。其作为证据具

  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

  (一)、电子合同具有书面形式的法律效力

  迄今,我们对“文件”并没有法定的定义,但约定俗成的观点是:

  书面做成的并能提供某种信息。

  但随着电子合同的发展,不少国家已意识到运用法律确定其效力的

  必要性。联合国际贸易法委员会1996年6月采用了《电子商业示范法》,

  该法指出:因为数码信息具有以后被引用的可能性,足以担当书面文件

  的任务,不能仅仅因为信息采用的方式是数码信息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有效性和可强制执行性。

  我国即将于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新《合同法》已将传统的书面合

  同形式扩大到数据电文形式。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

  信件以及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也就是说,不管合同采用什么载

  体,只要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即视为符合法律对“书面”的要求,

  这实际上已赋于了电子合同与传统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这种规定也完

  全符合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采用的“同等功能法”。

  (二)、电子签名的效力与电子合同的成立

  但是,按照新《合同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只有“自双方当事人

  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电子合同未必具有传统概念下的书面正式

  文本,此时所谓的签字盖章也就有了新的概念和方式,这就是电子签名。

  如同传统合同签字盖章方才生效一样,电子签名无效,则无法导致电子

  合同有效。

  在传统合同中,手签名或加盖公章的行为有二种功能:一是表明合

  同各方的身份;二是表明受合法约束的意愿。但在电子商务中,传统的

  签名方式很难应用于这种电子交易方式。因此,人们开始采用电子签名

  机制来相互证明身份。这种电子签名由符号及代码组成,具备了上述签

  名的特点和作用。但现在,多数国家的法律及实践中,仍将签名局限在

  手签这一范围。因此,随着电子签名确认技术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法律

  上给予其认可,确认其效力。目前国际上已普遍采取通过建立电子商务

  认证中心,建立起类似印鉴管理和登记制度担当起对电子文书的真实性

  证明和鉴定的责任。而《电子商业示范法》第7条已经对签名这一定义

  进行了拓宽,从而使电子签名也包括在内。

  我国现有法律虽未明确电子签名具有的法律效力,但新《合同法》

  采取了一种较灵活的方式。第三十三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

  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

  书时合同成立。”这就是说,在实行合同签署时运用电子签名,可以不签

  定确认书,直接使用电子签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首先签定使用这

  种方法的确认书。后一种做法可以提高合同的可靠性,防止电子签名的

  伪造。实际上,《刑法》第280条已规定了有关伪造、编造、毁灭国家机

  关的公文、印章以及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犯罪。

  但如果在司法解释中将公文和章的概念加以扩大,扩展到电子签名,利

  用电子合同开展贸易就可以真正进入实施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