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由于市场机制尚未完善,加之煤炭总量过剩,市场疲软,使煤炭经济一直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并从而导致煤炭企业内部和外部引发了各种矛盾和问题,也给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难以克服的不利因素。要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难题,就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想就煤矿当前安全管理中的难点、重点及相应的对策,谈一些个人的想法。

  1难点和重点

  (1)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有“断层”。其根源有3个层面上的问题。

  ①领导干部的问题。从主观上讲,煤炭企业走向市场以来,追求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话题,致使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主宰着矿长的管理行为,在生产组织、安全管理和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方面,考虑生产经营的多,顾及安全问题的少。

  从客观上讲,企业内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分散了领导抓安全的精力。在企业内部,自从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以来,“行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者”的说法多,矿长的临时头衔多,各种应酬多,繁杂的事务多,矿长们忙得晕头转向,尤其在企业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职工要工资,离退休职工要待遇,下岗职工要工作,还有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子女就业问题,如此等等,令一些矿长搞不清哪重哪轻,把安全生产这个“天字号”的大事给淡化了。在企业外部,矿、乡矛盾和市场问题困扰着矿长: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在处理矿、乡问题上,对农村的无理要求,不再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于是矛盾不断升级,甚至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企业走向市场,煤炭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矿长忙于销售和催收煤款,尤其是逢年过节,走访客户是事关来年矿井销售的大事,矿长必须亲自出马。如此这般,矿长抓安全的精力就可想而知了。

  ②业务部门的问题。煤矿的业务部门肩负着煤矿安全和生产管理、监督、协调的职能,是安全管理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同时还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任务。但就目前来讲,业务部门保安责任制不能安全到位,其表现一是缺乏刚性:少数管理人员虽然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但经不起不正之风的攻击,表现为当现场查出问题时,往往是暗箱操作,与一些基层单位搞一团和气;二是缺乏主动性:由于煤矿劳动生产力相对低下,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组织方式,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管理者为提高劳动效率,把工资、奖金向生产一线职工倾斜,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偏低,形成了体脑倒挂的现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受到挫伤;三是缺乏科学性;一些管理人员尽管有工作热情,但业务素质不高,知识陈旧,对现场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不敏感,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准确地判断,不大胆,不果断,事先预测的少,事后诸葛亮的多。

  ③现场工人的问题。现场工人不按章作业、行为不规范、不遵守劳动纪律等问题,使其安全工作职责不能正常履行,其主要原因:一是从业人员素质低——历史上,由于煤矿生产技术含量低,在用工问题上只考虑体能,忽视了文化、技术知识的要求,从而形成煤矿职工队伍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部分井下工人,只有因违章受到处罚时才明白自己的过错;二是利益趋动——近年来,职工队伍的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职工变为全民工、全民合同工、临时工、农民协议工以及联采队等多种成分混编的“多国部队”,职工群体的主人翁思想淡化,只要能多赚钱,什么事都敢干;三是奖惩机制失灵——有些矿几个月不发工资,安全奖罚成为空头支票,因此在对“三违”的处理上,态度不坚决,即使是处理事故责任者也是避重就轻,安全生产氛围不佳;四是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实效差——主要是缺乏针对性,课堂与生产现场脱节,加之培训管理松散,考核不严,职工安全技术素质没有明显提高。所有这些都影响了职工队伍的风气,出现了“煤矿不违章不能出煤”的怪论。

  (2)设备、材料及环境的不安全性。煤矿要实现安全生产,其所用的设备、材料及所处的环境都应该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但从目前看,实际与要求相差甚远。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煤炭企业经济困难,相当一部分矿井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不足,材料质量差,设备老、旧、杂,新度系数逐年下降,机电设备事故率高,同时,为节省成本,生产系统的有关技术参数达不到标准要求,造成安全环境不好;另一方面,市场运作不规范,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影响了材料、设备的采购质量,特别是一些提升运输设备和材料,在正常使用期内发生意外事故。

  (3)重大事故不可预测因素增多。煤矿生产是地下作业,与水、火瓦斯、煤尘、冲击矿压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特别是开采深度较大的矿井,这些自然灾害有时不可预测。徐州矿务集团近几年曾有过多次突发性、灾害性事故。如张集矿井下突水、瓦斯突出,旗山、三河尖等矿的冲击矿压等,都是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于瞬间或极短时间内形成的灾害,损失巨大,属全煤炭行业目前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另外,乡村小煤矿乱采滥挖不能完全制止的状况也给大矿带来严重威胁。徐州矿务集团东部矿区,小煤矿星罗密市,其开采动态很难掌握,往往在发生渗透水和漏风等事故时才发现,成为不可预测的一大隐患。

  2对策

  (1)解决煤炭总量过剩问题,使煤炭经济走出低谷。各级政府要把关井压产作为煤矿安全的重要一环,一定要紧抓不放,一抓到底。对不按国家政策实施关井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该警告的警告,该罚款的罚款,该撤职的撤职,该法办的法办。一是按照国务院规定,切实做到“两取缔、两关闭”,地方政府要顾全大局,关闭小煤矿的态度要坚决,不能有任何商量和退避的余地;二是资源枯竭、扭亏无望、安全没有把握的衰老矿井也必须关掉;三是国家对重点煤矿的生产要按照市场供求状况进行计划指导,实现供求平衡,产销两旺,使煤炭经济进入良性运作状态,从而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安全生产。

  (2)依法治理煤矿安全生产,理顺安全生产秩序。首先,依法组织煤炭生产——煤炭企业的所有管理者必须依法组织煤炭的生产经营活动,每一个职工必须依法组织煤炭的生产经营活动,每一个职工必须依法进行生产作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拒绝一切违法、违纪、违章的行为;其次,强化对执法的监督——按照“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群众监督”的原则,实行多层次执法监督;第三,依法处理各类事故——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程序追查、分析、处理各类事故,重伤事故应及时查清事故原因,找到事故责任者,作出处理。死亡事故,按照《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由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联合进行调查处理,依照事故性质和责任大小,分别对事故责任者给予经济处罚、纪律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以促使煤矿各级领导乃至现场工人,都能自觉地按照各自的工作性质,履行工作职责。

  (3)增加安技措资金的收入,搞好安全科研攻关。煤炭企业必须坚持从维简、更新、改造、生产发展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煤炭企业的主要领导要树立依靠科技进步,保护劳动力的观点,在大力发展机械化的同时,以优厚的待遇引招高科技人员来煤矿工作,利用激励政策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开发科技新项目的进程,全面提高煤炭生产的科技含量。尤其要加快对水、火、瓦斯、煤尘、冲击矿压等自然灾害防治的研究,消化、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有害变无害,变被动防范为主动治理,增强人为控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鼓励职工搞发明创造,让职工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的技术经验用于技术革新,奖励对安全生产设备、仪器、仪表和安全设施进行改革的有功人员,以提高现有安全装备的可靠性、灵敏性,从而使物与环境趋于本质安全。

  (4)加强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首先,要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坚持过去在安全宣传教育方面一些之行之有效的做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做好安全不放心职工的重点帮教工作,利有舆论导向,规范职工安全行为。其次,要因人而异,改进培训内容——在坚持使用统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普通工人的培训,以技术培训为主,并在提高现场实际操作技能上下功夫;要害工种的培训,以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培训为主;区队长、班组长的培训,把过去处理突发性事故的成功做法编成经验性教材,搞好案例教育,提高现场组织指挥能力和对突发性事故的应变能力。组织管理干部走出矿区,有条件的也可以走出国门,考察学习先进矿井的采煤技术,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要以此来促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

  (5)细化规定,实现人、机、物最佳结合状态。第一,制定人的素质标准、岗位责任制、作业(工业)标准、劳动时间标准、动作标准(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和劳动纪律,促使工人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努力使工作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第二,明确规定机器设备的选择条件和方法,机器设备维护保养修理的标准,以及更新改造,保持设备的新度系数。第三,明确生产所用的各种材料的选择和接收规定,如限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的规定,验收规定,使用量的规定以及物料运送、存放、剩料返回、旧料复用等制度。第四,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不同作业环境,规定不同的作业规程,并有检验的项目、标准、方法等,保证生产系统内的每一个工序、每一个岗位都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