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全社区建设的若干对策探讨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的发展状况,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的认可标准及其有关指标。作者提出了中国安全社区建设若干建议和对策,尽快制定我国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及其考核管理办法,将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公共安全、事故预防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石,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跨学科合作研究,开展城市安全社区与农村安全社区的建设试点工作。
关键词:安全社区,伤害预防,安全管理
1.引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因伤害(injures)造成死亡的人数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11%,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伤害和暴力行为[1]。据调查,我国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1991~1995年我国疾病监测资料表明,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1%。每年约有2000万因伤害需要急诊处置和入院治疗者。在各类伤害中以自杀死亡率为最高。其次是交通事故,车祸死亡已成为中国男性和城市居民以外伤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淹死是我国伤害致死的第三位原因,对于0~14岁孩子是第一位原因。不同年龄段的主要伤害类型不同:0~14岁以溺水多,15~59岁以车祸为主,60岁以上自杀死亡率最高,如表1、表2所示[2]。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北京市18个区县的调查,伤害是北京市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儿童发病的主要原因。2003年北京约有5万多名儿童受到各类伤害,儿童致死性伤害的主要原因是溺水和道路交通事故;非致死性伤害的主要原因是跌伤、动物咬伤和道路交通事故[3]。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领域每年发生各类事故约100万起,死亡人数超过13万人,受伤人数达70余万人,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预计2500亿元,生产事故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了巨大损失[4]。
2.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和发展现状
为预防和减少伤害的发生,探讨伤害预防的模式和途径,198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事故和伤害预防会议上,提出了安全社区的概念,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共同发表了“安全社区”宣言,强调全人类在保持自身健康及安全方面均享有平等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通过安全社区和安全促进活动开展伤害预防工作。实现安全健康的目标需要个人、组织和社区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在不同的社会层面展开,包括国际、国家、部门、地方和社区。
目前,国际上对安全社区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安全社区可理解为已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和程序,社区有关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健康目标的社区[5]。安全社区的基本思想是强调针对所有的伤害预防,包括所有年龄的人员、各种环境和条件,强调社区内人人参与全方位的预防工作,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建设安全社区的目的是整合社区内各类组织的资源,群策群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各类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活动,以提高人民在安全及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安全促进是为达到和保持理想的安全水平向人群提供所必需的保障条件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认为,安全社区并非以社区的安全水平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安全社区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县或一个区域,开展了包括所有不同年龄、性别和区域的安全促进和伤害、暴力、自杀预防工作,同时是获得国际认可的安全社区网络的组成部分。
安全社区建设最先在北欧的瑞典及挪威推行,其后扩展至美洲、亚洲及澳洲等地。世界卫生组织设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科大学的“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负责在全球推广这项计划,并在世界各地创建“安全社区支持中心”,以协助和加强计划的推广。目前,全球共有80多个社区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安全社区称号,这些社区的人口从二千人到二百万人不等。2003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屯门和葵青两个社区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为安全社区。国内外安全社区研究和实践表明,一定时期内安全社区建设可使伤害事故发生率降低20~30%。对安全社区伤害预防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表明,较少的经济投入可获得可观的效益。据美国CDC(疾病控制中心),对伤害预防的投入可以获得数倍或数10倍以上的收益,如:用于烟雾报警器上,每投入1美元可获得69美元收益;用于头盔上,每投入1美元可获得29美元收益;用于儿童安全带上,每1美元可获得32美元收益;用于毒品管理上,投入1美元可获得7美元收益[2]、[6]、[7]。近年来,我国山东医科大学、曁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汕头大学等单位设立了伤害预防控制研究中心,赵仲堂、王声涌、丁辉、金磊、李丽萍等专家对中国社区安全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办事处作为我国内地的第一个安全社区已于2004年5月向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提出了申请。为推动我国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其规范化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建立工作联系,2004年6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安全社区建设研讨会,结合国际安全社区标准和有关安全项目指标,正在制定符合中国社区特点的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指南,在北京、唐山、长治等城市和地区选择了一批基础好的社区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推动我国安全社区建设。2004年7月至11月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指导下北京市朝阳区的4个社区、开滦集团的2个社区、潞安矿业集团的7个社区分别先后启动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3.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的标准及有关指标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方式在不同国家和社区有所不同。但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安全社区必须符合如下有关准则:
(1)有一个负责安全促进活动的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
(2)有长期、持续、能覆盖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及状况的伤害预防计划;
(3)有针对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以及提高脆弱群体的安全水平的预防项目;
(4)有记录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5)有评估安全促进项目、工作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6)积极参与本地区及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的有关活动。
近年来,在总结安全社区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在上述六条标准基础上,又对交通安全、体育运动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学校安全、涉水安全和儿童安全等社区安全的9个方面提出了各自7项具体指标。
3.1交通安全的指标
安全社区内的交通安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有一个由社区管理人员、工人、技术人员、志愿者组织以及安全专家组成的跨界组织,以伙伴合作模式,负责交通方面的安全促进事项,由一名政府代表和一名志愿者代表共同担任负责人;
(2)有交通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跨界组织制定,并被安全社区内的交通管理部门所采纳;
(3)长期、持续地开展交通安全促进工作,并覆盖到不同的性别、年龄、未采取保护措施的行人、机动车驾驶员、所有交通场所、环境和状况;
(4)有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的安全措施;
(5)有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6)有评估规章制度、项目或措施及其实施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7)积极参与本地及国际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
3.2工作场所安全的指标
安全社区内的工作场所安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有一个由社区管理人员、工人、技术人员以及安全专家组成的跨界组织,以伙伴合作模式,负责工作场所的所有安全促进事项,由一名管理者代表和一名工会代表共同担任负责人;
(2)有工作场所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跨界组织制定,并被安全社区内的管理部门和工会所采纳;
(3)长期、持续地开展工作场所安全促进工作,并覆盖到不同的性别、工龄的人员以及各种环境和状况;
(4)有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的安全措施;
(5)有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6)有评估规章制度、项目或措施、工作过程及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7)积极参与本地及国际工作场所安全有关的活动。
3.4涉水安全的指标
安全社区内的涉水安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有一个由社区管理人员、水资源开发者、志愿者组织、技术人员以及安全专家组成的跨界组织,以伙伴合作模式,负责涉水方面的安全促进事项,由一名政府代表和一名志愿者代表共同担任负责人。
(2)有涉水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跨界组织制定,并被社区采纳;
(3)长期、持续地开展涉水安全促进项目,并覆盖到不同的性别、年龄的人员及各种环境和状况;
(4)有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的安全措施;
(5)有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6)有评估规章制度、项目或措施、工作过程及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7)积极参与本地及国际涉水安全有关的活动。
3.5学校安全的指标
安全社区内的学校安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有一个由社区老师、学生、技术人员以及学生父母组成的跨界组织,以伙伴合作模式,负责学校的安全促进事项,由一名学校董事会代表和一名教师共同担任负责人;
(2)有学校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安全社区内的学校董事会和社区居委会制定;
(3)长期、持续地开展学校安全促进项目,并覆盖到不同的性别、校龄的人员及各种环境和状况;
(4)有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的安全措施;
(5)有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6)有评估规章制度、项目或措施、工作过程及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7)积极参与本地及国际安全学校有关的活动。
3.6老年人安全的指标
安全社区内的老年人安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有一个由社区管理者、老年人、志愿者组织代表、技术人员以及安全专家组成的跨界组织,以伙伴合作模式,负责老年人的安全促进事项,由一名社区行政管理代表和一名志愿者代表共同担任负责人;
(2)有老年人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安全社区内的跨界组织制定;
(3)长期、持续地开展老年人安全促进项目,并覆盖到不同的性别、所有年龄阶段的老年人以及各种环境和状况;
(4)有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的安全措施;
(5)有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6)有评估规章制度、项目或措施、工作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7)积极参与本地及国际老年人安全有关的活动。
3.7儿童安全的指标:
安全社区内的儿童安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有一个由社区管理者、儿童/父母、志愿者组织代表、技术人员以及安全专家组成的跨界组织,以伙伴合作模式,负责儿童安全促进事项,由一名社区行政管理代表和一名志愿者代表共同担任负责人;
(2)有儿童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由安全社区内的跨界组织制定。
(3)长期、持续地开展儿童安全促进工作,并覆盖到不同的性别、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以及各种环境和状况;
(4)有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的安全措施;
(5)有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6)有评估规章制度、项目或措施、工作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7)积极参与本地及国际儿童安全有关的活动。
3.8家居安全的指标:
安全社区内的家居安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有一个由社区管理者、志愿者组织代表、技术人员以及安全专家组成的跨界组织,以伙伴合作模式,负责家居的所有安全促进事项,由社区一名行政管理代表和一名志愿者代表共同担任负责人;
(2)有家居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跨界组织制定,并被安全社区的志愿者组织采纳;
(3)长期、持续地开展家居安全促进工作,并覆盖到不同的性别、年龄的人员及各种环境和状况;
(4)有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的安全措施;
(5)有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6)有评估规章制度、项目或措施、工作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7)积极参与本地及国际家居安全有关的活动。
3.9体育运动安全的指标
安全社区内的体育运动安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有一个由社区管理者、运动参与者、技术人员以及安全专家组成的跨界组织,以伙伴合作模式,负责运动场所的安全促进事宜,由一名运动组织代表和一名运动参与者代表共同担任;
(2)有体育运动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跨界组织制定,并被安全社区的运动组织所采纳;
(3)长期、持续地开展体育运动的安全促进工作项目,并覆盖到不同的性别人员、运动场所、环境和状况;
(4)有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的安全措施;
(5)有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6)有评估规章制度、项目或措施、工作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7)积极参与本地及国际体育运动安全有关的活动。
4、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和伤害预防工作实际,作者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1)在加强对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家居安全、公共场所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儿童及青少年安全和老年人安全等安全问题的研究;开展安全社区与小康社会建设、安全社区与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社区与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社区建设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
(2)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标准,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和考核管理办法,将目前各地开展的卫生社区、绿色社区、环保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安全文明校园、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等类社区建设与安全社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安全社区建设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
(3)将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考量目标之一。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居民、志愿者以及各界组织的作用;
(4)将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公共安全和各类事故预防控制体系的基石。安全社区建设应与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社区治安、公共卫生等类事故预防体系建设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社区安全应成为公共安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安全社区建设和伤害预防工作涉及安全科学、预防医学、灾害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为使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建立在科学指导基础上,应建立跨学科联合研究群体,打破目前各学科相互封闭、缺乏交流协作的状况,减少重复研究,提高研究和推广应用效率;
(6)按照分批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安全社区建设思路,抓好北京、广东、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的城市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乡(镇)、村作为农村安全社区建设的示范,逐步扩大推广面。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各类伤害发生的特点,将交通安全、学校安全、儿童及老年人安全、消防安全作为城市安全社区伤害预防的重点项目;涉水安全、农药安全、农机农电安全、预防自杀等应作为农村安全社区伤害预防的重点项目;
(7)安全社区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国际上也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急需有关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科技界、社区建设和管理者广泛参与和交流,共同推进和完善。应加强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安全社区建设理论和技术方法,积极加入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和伤害预防交流活动。
5.结束语
从国外安全社区建设和发展来看,安全健康工作已从传统的部门、行业、单个组织和个人预防发展到社区、城市、社会、国家乃至国际层面,伤害预防已从生产事故、交通事故预防扩大到家居安全、学校安全、运动休闲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和青少年安全、自杀和自残预防等人类生产、生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从分散的、非持续的、局部的预防方法向综合的、持续的、系统的预防方法转变。
在事故预防理念方面,提出的安全促进、安全社区建设等概念强调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可以量化的安全目标,重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通过最基层的社会组织——社区的安全促进来构建全社会长期、持续的安全基础。安全社区标准要求采取结构化、系统化、程序化的方式建立持续改进的伤害预防机制,营造社区安全文化氛围,实现预防伤害的目标。10多年来,经过国外实践证明,上述理念和具体实施的方法、措施是有效的。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200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推进社区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建设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安全社区建设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我国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