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安全文化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005年6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举办了首届“安全·责任·文化·传播”论坛。
众所周知,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能工业。由于核能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以后,包括其下属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内,为使核能领域安全文化不断向系统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导文件。
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安全文化指导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安全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首次对安全文化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引起全世界对安全文化的关注。
1994年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政府机构、研究和设计单位)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该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评价指标和企业自我回答的问题,可用来自行对安全文化的状况进行评价与审核。
1998年指出企业发展和强化安全文化要经过三个典型的阶段,第一阶段,安全是被动的,并且主要基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在这一阶段,安全被认为是技术问题,因此主要是服从外部施加的法律法规。第二阶段,好的安全绩效成为组织的目标,并且从根本上以安全策略或安全目标的形式给出组织的目标。第三阶段,安全被认为是一个人人都有责任的不断改进的过程。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促进安全文化的发展中不是只局限于一般概念和方法的论述,而是十分重视实用性,尤其强调核能企业进行安全文化的内部评估和审核,这是安全文化系统发展的必需。
国际劳工组织在第91届(2003年)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了一种“国家预防性安全与卫生文化”的概念,并给出其定义为:“预防性国家安全与卫生文化是使享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在所有级别受到尊重的文化,政府、雇主和工人可通过一种界定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制度积极地参与确保一种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而且预防原则被赋予了最高的优先权。建立并保持一种预防性安全与卫生文化要求利用所有可能的手段,以提高对危害和危险概念的普遍认识、知晓和理解以及如何才能对它们加以预防或控制。”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在企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而且它在企业似乎已根深蒂固。但它也是一种可被加以转移并被应用于整个社会中。
国际劳工组织近年来一直在提倡这一概念的普遍实施。例如,2003年4月安全与卫生世界日的主题就是“工作中的安全文化”。
2004年以来,国际劳工组织正在讨论制定关于《促进职业安全与卫生框架》的政策性文件,其中将促进安全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他们认为:“雇主和工人的安全与卫生认识水平或意识水平,是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创立并促进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或社区文化的安全文化是重要的”。
各国各行业安全文化发展已成燎原之势。据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资料,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并促进安全文化的发展。例如:在澳大利亚的职业安全卫生战略中,工作场所各方承认将安全与卫生作为其正常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进来,承认安全文化是组织文化的组成部分,将被视为战略成功的一个指标。
欧盟在其共同体战略中直接提到了加强并巩固危险预防文化。
匈牙利将职业安全与卫生理解为要求广泛地考虑人的因素,这是一种与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的哲理。
日本的5年计划的一个基本政策是促进安全文化,使公司和个人重视安全并就促进职业安全与卫生措施建立自我保护机制。
韩国的战略计划中,一个优先事项是在雇主和工人当中提高安全意识,部分是通过将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终身培训制度。
马来西亚在追求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的过程中,将在全国开展创造安全文化的持续努力。寻求将安全文化的促进作为所有职业安全与卫生活动和优先事项的重要基础,以发展各种类别的认识提高计划。它还将寻求促进自觉遵守。
新西兰在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在工作中促进安全文化,这是其伤害预防战略中所固有的内容。
南非正在寻求使职业安全与卫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英国最近发起的“恢复卫生与安全”的举措,旨在在工作场所文化面带来一种真正的变化,卫生与安全委员会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在日益变化的经济中为建立并维持一种有效的安全文化发展新的方法。在已经实现了这一点的企业中,将审议监察是否有必要。
美国在其5年计划中寻求在朝着创造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受参与自我管理计划(VPP)的企业的显著成功的鼓舞,该文化重视并鼓励安全和卫生的企业。
从各行业开展安全文化工作来看,目前安全文化已经从核能工业扩展到许多行业,其中比较典型的行业有:民用航空业、海上运输业、大型车辆运输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建筑业、采油业、矿山业以及医疗机构等等。
国外安全文化发展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国外有学者明确提出:在一个组织中,安全文化是始终存在的事物,并没有“有无”之分,只有“好坏”、“优劣”之分。因此,企业中的安全文化不是产生出来的,而是不断促进和发展的。
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企业安全文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且认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一定是顺次按阶段进行的,不能期望超阶段发展。
杜邦公司将企业的安全文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第二阶段,依赖严格的监督;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第四阶段,互助团队管理。
在我国的安全文化建设中,也应该考虑不同企业所处的安全文化发展阶段。
全面安全文化与一般传统安全文化不同之处在于:全面安全文化更强调应用安全心理科学和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根本上激励人们重视安全与健康;在一个全面安全文化的氛围中,职工不仅对自身的安全有责任感,而且对同伴的安全也有责任感,企业支持职工承担这种责任;每个人在组织中都有恰当的状态(如自尊、群体归属、自我控制等)来积极关心同事的安全;组织的正式管理系统和领导者的非正式管理表现能够激励和增强员工的这种积极关心他人安全的行为。
传统的安全文化仅依靠现有的管理和领导方法,往往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安全行为和态度。“整体安全文化(Integrated Safety Culture)”的概念强调的是:职业安全是企业整体文化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并且深入到组织每个成员(从最高经理到普通员工)的行为中,这种安全文化可以给企业带来最佳的安全绩效。
我国安全文化发展的现状。我国自1991年开始引进、研究和推广安全文化,开始主要是专家学者和企业组织的自发行为。
2001年,由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青岛市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安全文化研讨会”,此后每年都召开一次有关安全文化的研讨会。对安全文化的学术交流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经验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2002年起,我国将“安全生产周”改为“全国安全生产月”,同时开展了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加大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向企业和社会的传播力度。2003年成立的宣传教育中心,肩负了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传播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的重任。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将安全文化作为要素来抓,并列为各要素之首,更显示出了对我国安全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安全文化对于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在企业中积极推动安全文化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000家以上的企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行业覆盖了矿山、石化、建筑、冶金、道路交通运输、铁路、航空、机械、电子、电力、建材等。企业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文化的认知程度超过了50%。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无参照标准,以自发行为为主,更多地关注表层的文化形式,无改善目标等。促进我国安全文化发展必须走系统化建设的道路。安全文化的理论和应用在我国已有十多年了,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目前我国安全文化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缺乏实践指导性,同时呈现停滞不前的状态;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因此也处于无系统性的各自为战的混乱状态。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我们应该整理一下思路,重新审视我国安全文化发展的道路。不难发现,只有走系统化的建设之路,包括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和应用实践,才是解决问题、真正促进安全文化发展,进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
落实安全文化建设应采取措施。加大对安全文化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投入,将我国基础国情、文化背景、道德伦理基础、经济发展阶段、自然和社会资源等对安全文化的影响纳入研究范围,寻找到适合国情的安全文化发展宏观和微观模式。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设立《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气候评估指南》的研究课题,对各行各业的安全文化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出适应性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评估标准。
选择典型企业进行系统化安全文化发展试点,同时检验《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气候评估指南》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取得经验。
将试点企业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在企业中普遍开展安全文化评估和系统化建设工作。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出面成立“全国安全文化促进会”,负责各项安全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及各行各业和全社会的统一指导、协调。